蔗糖产业一端关系着国家食糖供给安全,另一端牵动着蔗农增收和产业工人就业稳定。糖业是我市传统优势支柱产业,也是与乡村振兴关联度最大、涉及面最广、受益农民最多、影响最深的“甜蜜产业”,以及农民增收致富的“甜蜜引擎”。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学方略、谋创新、抓落实,坚定不移创新求变,拓宽“甜蜜”致富路,统筹推进糖料蔗稳产提质增效和糖业产业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建立完善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推进糖业高质量发展。 上半年,全市糖业稳增长取得喜人进展:制糖工业产值71.95亿元,同比增加31.49亿元;本年度榨季进厂糖料蔗与食糖产量增量均占全区四成左右;蔗农收入50.53亿元,带动蔗农增收22.33亿元、增长79.18%。 多管齐下 提质保量 年初,来宾东糖迁江有限公司每天榨蔗量在15000吨左右,从压榨车间到生产车间,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得益于“桉退蔗进”政策的实施,该公司蔗区2023年新扩种甘蔗面积2.8万亩,并依托桂中治旱工程通水、实施滴灌水肥一体化,入厂原料蔗比上年度榨季增产61.7万吨。 今年以来,我市多方发力,积极保障糖料蔗产量与质量稳步提升。尤其是保证糖料蔗产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实现“糖料蔗生产保护区面积不减少、糖料蔗种植面积不减少”目标,稳住“第一车间”。 截至7月20日,全市累计完成耕地恢复面积41.34万亩,蔗进37.43万亩。同时积极抓好春耕春种,已完成种植182.9万亩,提前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 据介绍,糖料蔗增产增质,关键在于抓好滴灌水肥一体化基地建设与糖料蔗良繁基地建设。我市以“精准滴灌”实现蔗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以良种育种推广促进单产提质。 在兴宾区迁江镇,蔗田里整齐设置了一根根滴灌水管,为糖料蔗稳定生长助力。该镇加快实施水肥一体化,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户参与”的建设模式,政府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引进代建公司提供智能技术安装服务,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目前,全镇已落实水肥一体化建设片区面积3.62万亩,完成布管4110亩。 市糖业发展局副局长韦秀敏介绍,糖业部门着力推广糖料蔗的优质高产品种,重点推广“桂糖42号”“桂糖44号”“桂柳05136”等品种。目前,“柳城05136”种植面积已占全市甘蔗种植面积50%以上。“通过糖厂优先收购、政策指导种植与补贴发放,实现良种高产脱毒蔗种植面积稳步增长。”她说。 今年以来,全市糖料蔗生产水肥一体化基地建设片区实际完成面积27.06万亩,完成率90.2%;建成一、二、三级糖料蔗良繁基地9个共14690亩;建成脱毒种茎加工厂10个,建立糖料蔗脱毒组培苗培育中心1个,年生产脱毒组培苗1000万株。 高屋建瓴 稳定生产 由于糖业抗风险能力较低,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保障企业增效和蔗农增收成了我市推动糖业产业做强做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我们与本地糖企签订了农业订单,榨季不仅能获得540元/吨的保底价,预计还将获得糖价上涨的联动收益。”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负责人余才库说。 据悉,我市推行糖料蔗收购“首付价+糖价联动”机制,当本年度榨季白砂糖平均销售价格高于联动糖价时,根据二者价差和挂钩联动系数进行联动二次结算。同时,积极推进糖料蔗购销市场改革,全面推行规范化订单农业,建立县、乡、村三级调处机制,引导制糖企业加大对蔗农的扶持力度,推动制糖企业和种植主体之间建立起利益联结、效益导向的新型农企关系。 在2023/2024年榨季,得益于提前规划布局,全市糖价在稳定的前提下有序提升,累计食糖含税平均销售价6552元/吨,比去年同期增加877元/吨。 今年以来,我市切实抓好新榨季订单合同签订审核备案,持续推行规范化订单农业。2024/2025年榨季,13家制糖企业已签订合同面积186.98万亩,订单合同签订率98.28%;已核准备案面积168.2万亩,核准备案率89.96%。 正值初夏,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蔗林如海,种植大户余云开正在检查春种甘蔗的生长情况。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他种的甘蔗都有了“保险”。“我家种有1600多亩甘蔗,年年都买甘蔗保险。”余云开说,有了这份保险,种植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可以有效分散,让他种植甘蔗的信心更足了。 蔗农所购买的保险保障内容主要为,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病草虫鼠害、野生动物损毁等造成产量端下跌,以及因保险糖料蔗换算价格高于购销合同收购价格造成被保险人实际收益下降的风险。 作为广西政策性糖料蔗种植保险的经办机构之一,中国人保财险来宾分公司农业农村保险部副经理梁立珍介绍,该公司主要提供4类险种,其中甘蔗种植类保险、甘蔗完全成本保险的保费在相关文件中已明确,分别是每亩36元和72元,农户只需缴纳保险价格的20%,即每亩7.2元和14.4元,余下的部分保费由各级财政进行补贴,极大减轻了蔗农压力。 今年,我市还切实提高糖料蔗风险保障水平,统筹资金9300万元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创新甘蔗类保险,降低糖料蔗因产量和收益下降给蔗农带来的风险,保障广大蔗农权益。2023/2024年榨季,累计为4.11万户蔗农的81.86万亩甘蔗提供16.7亿元的风险保障,为4.32万户蔗农赔付5721万元。 创新驱动 两端增收 一根甘蔗,一头连着蔗农、一头连着企业,只有创新驱动发展,才能实现“一根甘蔗两头甜”。 在兴宾区凤凰镇的上千亩蔗地里,福库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余才库奔忙于田间地头,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拖拉机也在来回“奔跑”。 据介绍,在政策和糖企的扶持下,福库农机专业合作社种植规模和服务范围不断扩大,现有上千亩种植基地和农机50多台(套),为周边300多户蔗农、1万多亩糖料蔗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 为推动甘蔗生产逐步走向现代化,实现降本增收,今年春种,我市大力推行全程机械化种植,组织8600余台(套)农机具参与到春耕生产中,并采用北斗卫星定位技术,确保农作物之间行距一致,力争耕、管、收全程机械化,利于甘蔗的一体化管理。 根据测算,在甘蔗种植和采收两个关键劳动力高需求时段,一台甘蔗种植机每天可种植甘蔗25~30亩,效率是人工种植的6倍左右。而收蔗过程中,2023/2024年榨季机械化砍收甘蔗量13.78万吨,吨蔗砍收成本下降40元以上。 此外,我市持续打造蔗渣利用产业链、糖蜜利用产业链、滤泥利用产业链、蔗叶利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将一根甘蔗“吃干榨尽”,实现蔗糖全产业链“从头甜到尾”。 蔗渣、蔗叶,都是糖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创新发展着力点。在市工业园区河南工业园,广西福斯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8条生产线“火力全开”,智能机器臂井然有序地进行作业。废弃的甘蔗渣经过降解,由设备模压成型,随后切边、除尘、检验、包装,制作成为可降解的环保新餐具。目前,我市已引进可降解材料项目9个,随着广西绿联生物10万吨环保材料等项目即将投产,环保餐具新材料的年产能预计可达18万吨,来宾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蔗渣生产环保餐具基地之一。 1—6月,全市蔗叶利用量显著增加。“我们加工点每年可以加工4000~5000吨甘蔗尾叶,收购价格是每吨140~160元。仅是收购甘蔗尾叶这一项,就可以带动附近农户每户净增收3000~5000元。”兴宾区桥巩镇秸秆加工厂负责人谭柳丽介绍,该厂主要回收甘蔗尾梢等农作物再生资源,并将农作物秸秆加工为青贮、黄贮饲草料,每年可产黄贮压包料4万吨、新鲜散料2万吨及甘草5000吨。 蔗叶离田“变现”,让农户尝到了甜头,也让企业有了赚头。这是我市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带来的成果。通过开展秸秆“收储+加工”体系建设与“五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全面提升,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2023/2024年榨季,我市产生蔗叶92.84万吨,综合利用约78.65万吨,蔗叶综合利用率达84.72%。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谋划企业技改和设备更新项目,组织企业围绕糖厂农务、压榨、澄清、蒸发、煮糖、装包、储运等关键环节,谋划申报18个设备更新、节能降耗项目,项目总投资19.25亿元;本年度招商引资开展1200万吨级别糖类食品加工项目、可降解材料项目、糖蜜基础加工项目以及蔗叶综合利用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