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领更多人走向致富路 柳城评出十大扶贫人物
  • 京族村在她的带领下  村民人均年收入翻了好几番
《广西日报》4月2日起在“我奋斗 我幸福”专栏下开设“脱贫故事”分栏目。当天,该栏目讲述了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中山村那志坡残疾人赖运升脱贫致富的故事。[详细]

    发展“水稻-酿酒(酒糟)-猪(鸡鸭)-蔗(果林)”循环农业,年产值达到50万元,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近日,记者到钦州市钦北区采访时,脱贫户苏万石如此介绍他的致富经。

[详细]
他指着连片十几亩的甘蔗:“正是这片甘蔗林,让我成为2016年首批脱贫户。”他家原只有5亩坡地,靠种地和打零工维持生计,两个小孩上大学后,本来捉襟见肘的生活变得更加贫困,2015年被精准识别为首批贫困户。他了解到相关扶贫政策后,对在妙镇副镇长李凤展说:“我要第一时间脱贫!只需5万元免息贷款,其他帮扶机会留给更需要的贫困户!”[详细]
他是合浦县党江镇南域村人。上有70多岁的老父母,父亲患有长期慢性病,妻子平时在家帮忙照顾老人;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外做些散工零活,小儿子在上小学六年级。潘时远本人由于早年外出做建筑工被搅拌机压到左腿,伤后留下后遗症。[详细]
“前段时间到外地考察好了,接下来我准备种10亩药材,争当种养大户。”4月初,记者来到岑溪市安平镇中庆村三组时,残疾人、党员廖木森,正信心十足地规划今年的新目标。[详细]
“我昨晚刚从湖南出差回来,去考察他们的休闲农业,我们也想往这方面发展。”4月3日一大早,在资源县瓜里乡大田村的裕农竹狸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莫小碑掩饰不住兴奋。[详细]
48岁的刘强是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镇的村民。他身残志坚,不仅照顾高龄父母和年幼儿女以及病妻,还自力更生,依靠辛勤劳动,由特困户变成小有名气的“牛老板”。[详细]

4月2日上午9时,艳阳高照,陆伟军熟练地从家里提着桶往猪圈走去。21头成猪、两头母猪,他心里清清楚楚知道它们的所在。如果不认真观察,并不容易感觉他是一位失明者。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