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桂中南地委河里地下联络站旧址承载着革命岁月的烽火记忆,是合山市河里镇珍贵的红色文化瑰宝。自2020年起,合山市、河里镇两级人大代表持续接力,将这一旧址从历史片段打造为集旅游研学、红色教育、基层治理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新地标,让红色资源焕发新的时代风采。 该联络站旧址是中共桂中南地区地下党历史的重要见证。因年久失修,这段珍贵历史曾面临“无迹可寻”的困境。2020年,合山市第九届人大代表与河里镇第二届人大代表组成联合调研组,系统梳理历史文献,走访联络员及其后人,先后组织10余场座谈,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形成完整的代表建议。2021年2月,河里镇代表团在合山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提交《关于重建中共桂中南地委河里地下联络站的建议》,明确提出以“旧址复原+主题公园”模式进行一体化建设,通过场景再现唤醒红色记忆。 2021年换届后,接力棒传递至合山市第十届、河里镇第三届人大代表手中,监督建议落实成为新一届代表的核心任务。合山市人大常委会、河里镇人大主席团组建专项监督小组,坚持每月深入施工现场督查进度、检查质量、保障安全,推动政府投入362万元用于复原联络站旧址,同步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展厅、文化长廊、室外沙盘等功能区,将其升级打造为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历时两年,这一红色地标正式开放,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学生团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2024年4月,代表们进一步聚焦阵地功能延伸,通过“智慧来宾人大”App提出新建议,推动红色教育与全民阅读、普法宣传深度融合,构建“红色+”多功能平台。利用公园闲置空间打造“红色阅读空间”,配备党史书籍400余册;改造法治文化广场,将20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制作成宣传展板,群众扫描二维码即可了解法律全文。 如今,这座红色文化主题公园不仅是革命精神的传承地,更成为人大代表履职的新阵地。依托这一平台,代表们常态化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形成代表建议22条,推动解决河道生态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民生问题19件;联合司法所开展普法宣传活动20余场;成功调解林地界线、宅基地、邻里纠纷等案件90余起;每月开展宣讲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村规民约、家风家训,让红色基因在基层扎根生长,持续绽放新时代的璀璨光芒。(周红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