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系统还没上线,但线下流程已经大不一样了,材料要几份、审批有哪些环节、具体要多久一清二楚。现在,我们只需跑一个牵头部门、交一套材料,就能把所有相关业务都办好,再也不用来回折腾了。”武宣县一位正在办理人事业务的工作人员感慨道。这一转变源于当地“人事人才一次通”改革,通过一系列超前、扎实的“地基”工程,将改革红利提前释放。 作为广西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先行者,武宣县深谙“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目前,该项改革的全套标准、流程图已打磨完毕,并陆续录入广西一体化平台系统,各部门正以线下流程作为“模拟环境”,紧密协同,全力磨合改革新机制,为系统的流畅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最小颗粒度”:打造改革“基因编码” 改革的成败在于细节。武宣县专项工作专班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沉下心来,专注于一项极为关键却不易看见的工作——事项的“最小颗粒度”梳理。 “我们把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调动、退休等业务梳理成23个具体事项,并为每个事项制定标准化的‘说明书’,具体包括需要什么材料、格式有何要求、审核要点是什么、办结时限是几天。”工作专班负责人介绍,这套标准就是未来系统运行的“灵魂”和“规则”,确保上线后就能精准高效运行,避免“上线崩溃”或“运行中打补丁”的尴尬。 这套精细的“武宣标准”,是改革从粗放式迈向标准化、便利化的关键一步,也是改革经验能够被复制、推广的根本前提。 线下“并联”协同:为线上“融通”全面预演 “虽然目前还是线下交材料,但流程已经完全变了!”县人社局一位经办人员感触颇深,“通过内部流转机制,材料可同步分送编办、医保等联审部门。对于梳理出的各个事项,严格按照新流程和新时限进行‘实战预演’。” 这种“机制先行”的模式,是此项改革的一大创新亮点。它意味着业务磨合已完成,部门间的协作壁垒在线下被打破,协同习惯逐步养成,流程可行性得到有效验证。如此一来,系统上线后可将这条已跑通的线下“高速路”搬到线上,实现无缝过渡,极大提高成功率。 “模式成型”:一条可复制的改革路径 此项工作的改革价值,不仅在于自身办事提速,更在于探索出了一条清晰、可复制的改革路径。这套由“科学的标准+成熟的机制+高效的专班”构成的“武宣模板”已然成型。目前,武宣县相关事项的审核和录入工作排在全区14个试点区市县前列。 下一步,武宣县将在继续保持领先优势的同时,全力保障系统录入的准确性与高效性,持续收集线下运行的数据反馈,进一步优化流程。待系统平台正式开通后,实现将改革动能彻底释放,让“人事人才一次通”从一场高效的“线下演习”,全面升级为“线上智能通办”新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