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轮番上演,以移风易俗“五个统一”为主题的微宣讲活动深入人心,村民踊跃参与移风易俗知识有奖问答环节……今年9月17日晚,2025年来宾市兴宾区“文明新风进万家”移风易俗集中示范志愿服务活动(凤凰镇专场)在龙岩村举行,这场贴近群众、互动性强的活动,如同春风化雨,将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今年以来,类似示范活动在兴宾区各乡镇陆续开展,各乡镇结合地方民俗与群众需求,组织文艺队编排特色主题节目,让移风易俗从“纸上倡导”变为“身边实践”。 近年来,兴宾区将移风易俗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通过“精准施策破难题、创新驱动激活力、宣传浸润浓氛围”三维发力,推动社风民风持续向好,让文明新风成为滋养乡村振兴的肥沃土壤。 精准施策,奏响乡村“文明曲” 兴宾区聚焦农村移风易俗“管不好、难持续”的痛点,从策略谋划到推进路径层层细化,为文明新风培育筑牢实践根基,不仅制定出台系列针对性政策文件,明确任务清单、重点方向与保障举措,还紧扣区域实际优化推进模式,将移风易俗纳入精神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的同时,创新采取分片区统筹推进策略,既确保工作整体协同,又为各乡镇、村屯预留精准发力空间,充分激发基层主动破题、因地制宜推进工作的积极性。此外,在20个乡(镇)全面推行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分片区召开现场推进会传导经验、压实责任。在此基础上,针对各村(屯)差异实行“一村一策”,鼓励不同村屯根据自身特点、治理实际,创新推出多元举措遏制陈规陋习。 如今,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得到有效整治,群众在婚丧嫁娶中的人情往来、宴席操办、彩礼支出等负担显著减轻,群众自我管理、自觉践行移风易俗的长效机制逐步完善,文明风尚愈发浓厚。 今年以来,兴宾区累计开展各类移风易俗主题活动约1400场次,惠及群众约4.2万人次,群众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自我约束能力明显提升。 创新驱动,点燃参与“新热情” 面对部分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兴宾区以创新机制为突破,用“硬激励”激活“软自觉”,让群众从“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其中,“积分超市”治理模式成为典型抓手。兴宾区将“抵制高额彩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文明行为纳入积分加分项,村民践行新风即可累积积分,凭积分兑换洗洁精、卫生纸等日常生活用品。迁江镇村民黄先生因简办孙子满月酒获得积分兑换物资,不仅减轻了操办负担,还成为当地群众效仿的文明榜样,让移风易俗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兴宾区精准聚焦、分类破题:在殡葬改革上,大力推行“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同步开展文明祭祀宣传,引导群众用鲜花祭祀、网络祭祀、家庭追思等方式寄托哀思。如小平阳镇南阳村推行“夜坐”改革,通过简化仪式、告别通宵熬夜等“减法”,推动“薄养厚葬”的旧俗转向“厚养薄葬”的新风。在治理大操大办上,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和移风易俗“五个统一”软约束作用,明确红白事操办的酒席规模、礼金数额、菜品标准,依托红白理事会加强全程监督,让群众在自我管理中自觉摒弃铺张浪费。 宣传浸润,涵养文明“好氛围” 移风易俗,思想先行。兴宾区将宣传浸润作为培育文明新风的重要桥梁,融合新时代好人文化建设,让文明理念入脑入心、见行见效。一方面,深入开展家教家风巡讲、“文明新风进万家”志愿服务等活动,组织干部、志愿者走进村屯院落,用家常话讲清移风易俗的好处,推动新风尚走进干部群众心中;另一方面,选树培育“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方式,让群众在榜样感召中主动向文明看齐。如今,良塘镇北合村适婚党员主动响应倡议、简办婚事的故事,已成为群众口口相传的文明佳话,“简办酒席、拒收彩礼”更成为兴宾城乡的新风尚。 此外,兴宾区还在“兴宾发布”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等新媒体开设“推动移风易俗”等专栏,全方位宣传移风易俗先进典型和经验。目前,累计在各平台发布移风易俗主题报道约60条,其中《凤凰镇黄安村:从“问题村庄”变为“甘蔗名村”移风易俗带火了甜蜜事业》案例获评自治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 现在,移风易俗已成为兴宾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文明新风正逐渐成为社会风尚。下一步,兴宾区将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不断完善举措、创新方法,巩固和扩大工作成果,让文明之花在城乡大地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