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楼林立,碧水绕城,来宾城区美如画。(来宾网-来宾日报记者 刘 维 摄) “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规划‘两高一超’目标!”2024年,来宾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迈上千亿元台阶的捷报,成为五年来经济发展最振奋人心的注脚。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我市精准施策的担当、系统推进的实效,更是全市上下锚定目标、奋勇前行的磅礴力量。 五年来,来宾市深入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稳经济政策,以“三大振兴”为抓手、“三大潜力”为突破、“三条底线”为保障,始终保持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强劲态势。2021—2024年,每年GDP增速均高于自治区平均增速,年均增速6.4%,人均GDP年均增速达到6.9%,用实打实的增长诠释了“桂中担当”,交出了一份经济韧性强劲、产业活力迸发、创新势能集聚的时代答卷。 产业筋骨强健 多元共兴激活发展“新引擎” 10月10日,位于迁江工业园区的广西华舟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奏响了来宾产业升级的新乐章。该项目总投资6亿元,全面建成后将实现20万吨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年产能,预计年产值达40亿元。目前,一期(10万吨产能)已于9月试产,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20亿元。 这是来宾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个缩影。五年来,我市锚定“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成功实现 “再造一个工业来宾”目标——现代物流、智慧能源管理、赛事经济等服务业新动能蓬勃萌发,农业基础优势持续夯实、品牌特色持续提升,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呈现总体均衡、多元共兴发展格局,经济韧性显著增强。 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超930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10.3%,在全区排位提升2位次;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四年累计上规入统企业数均较2020年总量(在库数)翻一番;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6.9%,较2020年提高10.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2020年提高11.6个百分点,预计2025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工业实现质和量的快速提升……一串串数字,勾勒出创新发展的脉络;一项项成果,见证了来宾的华丽蝶变。 走进位于市三江口新区的仙鹤高性能纸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不绝,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与生产景象。作为来宾市产业升级的重点项目,该项目一期自2022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已完成投资79.84亿元,2024年9月实现上规入统,预计2025年可实现产值40亿元以上。 从蓝图落地到产能释放,项目推进的每一步都铿锵有力,生动诠释着令人惊叹的“来宾速度”。 工业脊梁愈发挺拔。来宾市创新推出“绿、黄、红、黑”四色分级分类服务机制,搭配214个市、县调研服务小组对重点企业(项目)、园区的全覆盖服务,为实体经济发展配备了“贴身管家”,实体经济调研服务经验做法获全区推广。如今,9家自治区级产业园区、401家入园规上工业企业构筑起产业发展矩阵;市工业园区产值突破400亿元,跻身国家首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等“国字号”榜单;三江口新区获批自治区2020年化工园区认定以来的首个绿色化工园区。 现代服务业“多点开花”。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总部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实现“从无到有”突破,“工业云”等5个项目获评数字广西建设标杆引领重点示范项目;“天下来宾·欢乐购”活动激发消费活力;6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及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进一步擦亮文旅名片;2024年新增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77家,同比增长37.5%;金融业支撑实体经济发展作用持续增强,来宾获评广西金融生态优秀市;投放“桂惠贷”206亿元,贷款户数、投放金额分别排全区第二、第三位,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农业领域守牢底线、做优特色。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增,增幅居全区第二;2024/2025年榨季,全市甘蔗种植面积增加4.9万亩,蔗糖年产量占全国11%,稳稳守好全国人民的“糖罐子”;围绕桂中治旱工程灌区实施一批设施农业项目,2024年整合2.4亿元涉农资金,推进设施农业项目97个,总投资166.7亿元,已竣工投产项目36个,设施农业产值同比增长24%;累计认定自治区级农业核心示范区32个,获评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2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5个、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登记3个。 创新动能澎湃 要素集聚点燃发展“新活力” “十四五”期间,来宾市以创新破解难题、激活内生动力,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育主体、搭平台、聚资源,建场景、给机会、配政策”,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关键技术不断突破。立项市本级涉糖科技项目22个、金属新材料领域科技项目8个;2021—2025年,企事业单位牵头或参与的9项科研成果(项目)获广西科学技术奖,166项重大科技成果完成转化,成果交易额1.19亿元,预计完成技术合同交易数1000余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60亿元左右。 创新载体日益丰富。18个国家、自治区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落地,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小型微型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等实现“零突破”,来宾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广西科学院来宾分院)正式揭牌成立。 创新主体加速壮大。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79家,新增国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家,自治区瞪羚企业保有量8家,均较“十三五”末显著增长。 创新人才加快集聚。建成6批12家人才小高地,2人获评自治区级专家,促成应汉杰院士团队共建绿色钙基和碳基一体化深加工基地;9所中等职业学校与80余家企业深化校企合作,初步形成“多方联动、共建共赢”的产教融合、政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前行。从经济总量的突破性增长到产业结构的深层次优化,从工业新城的强势崛起到创新动能的持续集聚,来宾市在“十四五”期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发展答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市上下正以更昂扬的姿态、更坚实的步伐,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书写更加精彩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