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8年,我市首批小型中巴公交车正式投用仪式。

2003年,城区公交车已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出行工具。

如今,在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充电场站,可容纳几十辆公交车同时充电。(图片由市公交公司提供)
清晨时分的公交站台,上学的学生、买菜的老人、忙碌的“上班族”在有序地排队,日复一日,公交车带着人们开始了崭新的一天。自1998年9月,当时的来宾县有了第一辆公交车开始,来宾公交已陪伴来宾人民走过20年的时间。从当年32辆中巴公交车、6条公交路线发展到如今381辆公交车、38条公交线路,它的前进足迹也镌刻着来宾城市版图不断扩张的印记,同时延伸着来宾人民公交出行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新能源公交车 开启公交发展新征程
20年前,在来宾街头巷尾穿梭的32辆中巴公交车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首批中巴公交车依靠柴油驱动,只有一扇人力推拉的门,每次拉开都会‘吱吱呀呀’的响。”市公交公司副董事长韦开耀当年也在一线从事调度员工作,对此记忆犹新。韦开耀向记者介绍,由于没有规划公交车停车场,驾驶员每次收班后都是把车停在路边,财务人员则直接蹲在路边清点流水。2006年,市公交公司分别在大桥路来宾冶炼厂附近和来良路长岭村新建了两个停车场,将所有公交车集中停放,这才结束了公交车收班后“蹲点”的历史。
2016年,市公交公司相继引进260辆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开启了来宾公交发展新征程,也让来宾市民告别乘坐“桑拿公交车”出行的历史。2016年后,市公交公司长岭、良江、金海、高铁新能源综合场站相继建成投用,并配套建设了相应新能源充电设施,这让我市成为当时广西第一批使用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的城市。目前,我市共有381部城市公交车(包括260部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38条公交线路,城区公共交通站点3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率为70%,公共交通站点5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率为92%。
乘客、司机讲述 来宾公交的日新月异
“年轻的时候,我们进城区都是骑单车,晃晃悠悠要半个多小时。自从有了公交车,十多分钟就可到达城区,现在晚上也可以到城区找姐妹们跳舞了。”家住侨巩镇彩村的陆晓燕喜不自禁地说。今年62岁的陆晓燕是来宾公交的忠实乘客,无论刮风下雨,她每周必会抽出三天赶往市区人民公园,与姐妹们切磋“舞艺”。而这么多年陪伴她从家中到老城区中心地带的,正是2路公交车。同样的,对于家住镇东社区的吴先生来说,3路公交线路延长至来宾四中新校址的消息,让他很高兴孩子每周回家更方便了。“来宾城区不大,公交倒是挺方便的,来回不到四元,既实惠又方便。”
蒙文官是一名有十余年驾龄的“老司机”,他也从来宾公交的演变中看到了城市的变迁。“我驾驶的第一部公交车是6路车,当时还是汽油车,从水街路口开到莆田村。”开过柴油驱动车,也开过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蒙文官由衷感慨道:“时代在进步,城市也在发展,现在坐公交车已成为一种享受,这也是我们公交人喜闻乐见的。”
公共交通发展 贯穿城市发展脉络
“每一条道路都是城市的脉络,而公交网络作为城市的毛细血管,正在不断地为城市的发展运作输送养分。”市公交公司办公室主任韦明表示,在每个公交人心中都有一个目标,就是“路修到哪里,公交车就要开到哪里”。
2011年,市政府正式通过《来宾市公共交通规划(2010-2025)》,提出按“规划一次到位,建设分期分批”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公共交通需求的预测、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的制订以及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方案的规划。随着我市城区“西进南扩”战略的不断推进,公共交通的发展和变迁与城市扩展的轨迹保持一致;在城区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市民的公交出行半径也在不断扩展,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让城乡公交一体化进入到快速发展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