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大”会址纪念馆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

西柏坡纪念馆景区

杨靖宇烈士陵园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
“一大”会址纪念馆:
步入鲜活的“党史”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位于上海市区黄陂南路374号(原法租界望志路树德里106号)。纪念馆的“一大”原址是两栋砖木结构的两层石库门楼房,一栋是一大代表李汉俊的家宅,另一栋是一大代表在上海的住所——文博女校,它们的建筑风格是中西合璧式。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建馆近50年,征集、收藏的文物3.8万余件。1997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文物陈列》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基本陈列。展览厅面积450平方米。共陈列展示革命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148件,文物原件有117件,占展品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其中24件是国家一级文物。
服务贴士:会址旁边的“新天地”商业广场已成为上海的地标,这片石库门房屋旧貌换新颜,外表保留当年的砖墙、屋瓦、石库门,仿佛时光倒流,让人置身于20世纪20年代,但每座建筑内部,展示的却是21世纪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国际画廊、时装店、主题餐馆分布其中。
延安:
寻根之旅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革命圣地——陕西延安,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最早的革命纪念馆。党中央、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和陕北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
从1935年到1948年,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是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2016年,为庆祝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延安革命纪念馆筹划举办《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编辑出版图书《长征——从瑞金到延安》,并与西安印钞公司合作制作发行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钞和四枚个性化纪念邮票,与中国国家书画院等单位举办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书画展、红色藏品展等展览。
服务贴士:延安当地颇具规模的农家乐聚集地——井家湾,主要是具有陕北风味的各色小吃宴,如陕北苦菜、荞面活络、凉粉、烤羊肉串、搅团等。陕北米酒也是一大特色,用软黄米加工成的酒酸甜适口、消腻暖胃,贺敬之曾在他的《回延安》诗中赞道:“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足见米酒的引人之处。
西柏坡:
聆听红色记忆
西柏坡作为我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内,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解放了全中国,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
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中旬,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服务贴士:西柏坡小镇以红色为主题,建设大型室内实景演出剧场,增强群众参与性;制作精品红色话剧,并建设红色拓展基地;与此同时,也有一系列包括生态观光采摘园、牡丹产业园、国家森林公园等项目。
大渡河铁索桥:
寻访大渡河上的记忆
位于四川省泸定县的泸定桥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曾是川藏物资交流的要道,更是著名的中国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所在地。尽管近代以来兵祸频仍,泸定桥仍幸存了下来。泸定桥见证太多历史烟云,不断吸引游人前往。
泸定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左右两边各2根,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总重量达21吨。底链上铺满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这样就将13根铁链连为一个整体。1961年,泸定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服务贴士:泸定县的美食和特产受到五湖四海游客的青睐,如藏族的风干牦牛肉、泸定香肠、花椒等,尤其是张坝人以祖传秘方制作而成的干桂圆即贡圆、泡圆、顶圆和八月鲜等优良品种,已成为泸州名优特产品。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
回顾新四军斗争史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是全国唯一的全面系统地反映新四军斗争史的综合性纪念馆,全馆由主馆区、重建军部纪念塔和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三个部分组成。总面积7.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8800多平方米。馆藏各类抗战文物1.5万余件,珍藏江泽民、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林散之、启功、刘海粟等著名书画家的作品500余幅,馆内陈列展线820延长米。
近20年来,新四军纪念馆紧紧围绕“弘扬铁军艰苦创业精神,打造铁军文化品牌战略”这一根本,以事业发展为主题,以宣传教育为主线,以强化管理和深化改革为动力,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立足时代讲坛,传播先驱精神,较好地发挥了“窗口”和“阵地”作用,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服务贴士:盐城风光秀丽,生态环境独具特色,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盐城特产很多,有很多特色小吃,如阜宁大糕、盐城糖麻花、东台鱼汤面等。东台鱼汤面原系宫廷食品,为传统名点。此外,还有很多小地方的特色物品,如东台发绣,东台工艺美术厂的刺绣艺人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运用了滚、缠、接、套和虚实等针法,采用黄、灰、赭、白等多种人发,并利用深浅浓淡之发作为“色线”,按图赋色,画绣结合,创造出“墨中有色,色中有墨”的彩绣。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是依托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纪念馆于1977年1月建立并对外开放,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办事处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百家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之一。
1938年末,中共中央在此建立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李克农为中共南方局秘书长兼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处长,办事处设机要科、秘书科、交通运输科、救亡室、电台室等机构,并在他处设有转运站等机构。一楼有值班室、警卫室、办公室和房东的沽酒柜台,二楼有会议室、秘书科、电台和李克农住室等。
抗日战争期间,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多次到桂指导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工作,胡志明也长期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工作。办事处内有周恩来、董必武等同志的临时住房。
桂林八路军办事处设立期间,在对桂系统战工作、筹运抗日物资、迎送中共重要过往人员、领导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该办事处奉命撤消。办事处旧址于1944年11月毁于战火。1967年在原址按原貌复原,1977年1月8日,纪念周恩来逝世一周年时正式开放。
服务贴士: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处湘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之间。桂林不仅山水风光、人文景观令人神往,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也令人迷恋。此外,桂林米粉、荔浦扣肉、桂林田螺酿等特色美食也不容错过。
杨靖宇烈士陵园:
记录抗联岁月
杨靖宇烈士陵园位于吉林省通化市靖宇路,建于1957年9月,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米。由5座琉璃瓦民族式建筑物组成,正面主体建筑为灵堂和墓室,两侧4个偏殿为陈列室,庄严肃穆,宏伟壮观。正中巍然挺立着杨靖宇将军的高大戎装铜像。陵墓是烈士安息的地方,烈士的遗首遗骨合葬于白丁香木民族式棺柩中。两侧的陈列室展出杨靖宇将军青少年时期的遗物及他在抗日战争艰苦岁月里的一些用品和战利品等有关文物、文献、照片共280余件。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又名顺清,1905年2月13日出生于河南省确山李湾村农民家庭。在东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曾化名张贯一、乃超。1932年赴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时,改名杨靖宇。
杨靖宇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人民军队将领,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矢志不渝、忠贞不移的爱国主义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不畏强敌、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竖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195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修建杨靖宇烈士陵园。1958年陵园建成并举行了公祭安葬大会。同年6月,陵园展室完成第一次基本陈列并对外开放。从此,这座安葬着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的陵园便成为宣传杨靖宇将军光辉业绩和革命精神的有效载体,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服务贴士:通化是吉林省东南部中心城市,是东北东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享有“中国医药城”“中国葡萄酒城”“中国钢铁城”美誉。通化的饮食具有鲜明的满族和朝鲜族特色。其特色美食如红烧丸子、梅花海参、吉酱窝头、东北家常熬鱼、羊肉烧芸豆、三套碗、人参鸡、清蒸白鱼、荷花田鸡油、鹿茸三珍汤等,听着这些佳肴的名称,都已让人垂涎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