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邦(右)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
“作为一名党员,就要为国家作贡献。”65年前,陈邦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为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今,已89岁高龄的陈邦仍不忘入党初衷,牢记党员使命,在“五老”志愿者的道路上守护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他用行动向人们诠释,什么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是金子总会发光
1930年8月,陈邦出生在兴宾区小平阳镇东南村土地屯的一户普通农家,1948年从宾阳培中毕业(初中学历)。1949年3月,新中国成立前夕,广西仍被反动势力掌控,他们随时都可能进行最后的反扑,19岁的陈邦毅然加入革命队伍。
“我是在粤桂纵队第八支队某团,跟着时任宾阳地下党东区副书记李华新打游击战。”在游击队中,陈邦除了要负责李华新的人身安全,还要积极下村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为解放军全面解放广西打下坚实基础。功夫不负有心人,有良好群众基础的宾阳青山地区顺利解放,随后陈邦回到前线支援解放军。
1950年,为配合广西全面解放,陈邦和其他游击队队员被编入一个“特殊”工作队,负责征粮。“我们共征到6万斤粮食、9万担草,得到上级的表彰。”陈邦告诉记者,当地土匪得知工作队征到这么多粮食后,发起了一次全面暴动,附近部队立即进行反击清剿。“当时我也加入到剿匪行动,除3名重要人物,其余土匪都被击毙或抓获,让当地重获安定。”
1951年,剿匪结束,贵县大村乡长麒村(今兴宾区小平阳镇东南村民委)学校被毁坏,需要重建。在这样的情况下,上过初中的陈邦被组织任命为校长,负责学校的筹建工作。陈邦上任后,一边发动群众献工献料重建校园,一边到邻村选聘教师,最终选中三名教师到校任教。有了新校舍和教师后,陈邦与三位老师逐村逐户动员群众让适龄儿童到学校上学,成功招收到3个班100多名学生。“我和三位老师轮流上课,为孩子们的未来铺路。”虽然已过去60多年,回想起当时的场景,陈邦仍觉得很自豪。
在岗育人,离休传志
一颗红心永向党
当了7年的校长兼教师,陈邦为村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文化人”。由于工作能力强,1957年,陈邦被调任青岭区团委书记,后到和平公社任党委副书记。在这期间,陈邦建立了一支青年队,致力于推广良种,提高粮食单产,同时自己也研究制种,并获得极大成功。陈邦的事迹上过报纸,许多人特地前来学习参观。
后来,陈邦先后调到来宾县二轻局、劳动局工作,直至1984年,陈邦在来宾县劳动局局长的位置上离休。离休后,陈邦仍不忘入党初衷,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先是加入兴宾区“五老”志愿者团体,上街头、进网吧劝说青少年远离毒品、不要沉迷网络;接着,他担任关工委革命传统教育宣讲报告团副团长,向广大学生干部讲述党史,让他们了解祖国,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爱生活的热情。“这些岗位都没有报酬,只要党还需要我,我就愿意付出一份力。”陈邦说。
其实,自成为“五老”志愿者以来,陈邦经常到各机关单位、学校、烈士碑等场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更好地宣讲,陈邦每天定时读报、看电视、听广播,以便及时了解国家的新政策,知晓天下大事。
如今,陈邦开始记录经历过的那段峥嵘岁月,以此勉励下一代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宣讲党史,不忘初心
践行党员责任感
2011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陈邦受市党委、市政府的邀请,为来宾市100多名领导、干部、职工进行党史教育。
“宣讲是有讲究的,对不同人群宣讲不同内容,时间长短也不一样。”陈邦说,例如对干部、职工需要宣讲革命精神,对中小学生则要告诫他们远离网吧、远离毒品以及远离犯罪行为,要好好学习。多年来,陈邦被评为“兴宾区优秀党员”“来宾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以及最美“五老”志愿者;2013年,他还荣获2012年度广西“少先队事业热心支持者”,是我市“老有所为”的典范,更是广大青年人学习的典范。
“党员不管到哪里都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耄耋之年的陈邦,依然用行动诠释着党员的强大使命感和责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