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受寒潮影响,来宾近期气温骤降,平均气温维持在2~7℃,市民如非必要几乎不外出,即使外出,也是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然而,在如此寒冷的天气里,有一些人依然顶着寒风,或穿梭在大街小巷,或坚守在固定的岗位。近日,晚刊记者兵分多路,走访寒冬下的劳动者。
环卫工人: 为城市开启“美颜”
■晚刊记者 曹汐 文/图

打扫完毕,黄菊连开车前往下一片区域。
“感觉今年是10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1月8日上午,在城区新侨路,环卫工人黄菊连一边清扫路上的落叶,一边对记者说。寒风凛冽,黄菊连身穿厚实的棉衣、棉裤、棉鞋,戴着防风头盔和两层口罩、两双手套,将自己裹得密不透风。“不穿多点,手脚会被冻得没有知觉。”说着,黄菊连搓了搓手取暖。
“冬天起床确实很困难,但我有‘秘密绝招’——每天只要闹钟一响,我就喊‘123,起床!坚持工作!’这样马上就清醒了。”结束新侨路段的打扫工作后,黄菊连告诉记者,她负责的清扫区域是城区新侨路、阳华路、之江路等较偏僻的路段,所以凌晨4点就得起床。
“公司每天都会在不同路段发放姜茶,一杯喝下去,不仅身体暖暖的,心里也是暖暖的。”对于在寒冬里工作,黄菊连早已习惯,在她看来,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确保责任区域干净、整洁,就算累点、冷点也无怨。
寒风中,每个人都行色匆匆,也许很多人从未留意过与自己擦肩而过的环卫工人,但他们依旧默默在街面打扫和清运。不乱扔垃圾,随手捡拾废物,就是对他们工作最大的认可和支持,也是寒冬里温暖他们的一道光。
菜 农: 贩卖市井烟火气
■晚刊记者 卓绿怡 文/图

覃大娘为顾客拣菜。
无论是炎热似火的盛夏,亦或是冷风刺骨的寒冬,在集市和菜市场,总有她们无声等待的身影。她们是菜农,这份工作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却又极其普通。每日清晨、傍晚,她们都守着摊位,为市民送上新鲜的蔬菜。
1月8日,尽管气温低至2~6℃,但覃大娘一如既往地早早从家里出发,于7点赶到祥和农贸市场,手脚麻利地摆好蔬菜摊。“虽然天冷了,到市场买菜的人少很多,但我们每天都会按时出摊。”覃大娘告诉记者,她每天早上7点至12点在市场摆摊,中午1点回家休息一会,下午3点继续摆摊3个小时。
“天冷,火锅菜也跟着涨价了。”覃大娘说,茼蒿、豆苗、菠菜等“火锅菜”涨了1元~2元不等,之前天气稍暖时是三四元一斤,现在大多是五六元一斤。此外,除这些下火锅的蔬菜价格明显上涨,其他蔬菜类由于受冷空气影响,菜苗生长慢,白菜、菜花等日常食用蔬菜也涨了0.5元至1元不等。
谈及冬日如何御寒保暖,覃大娘笑着说:“天冷就多穿些袜子,寒从脚出,脚暖身就不冷了。”她一边用冻红的双手给菜淋水,一边向记者展示自己的冬日装备——一顶头盔、一副手套、一个口罩和一件大棉衣。
冬日的菜市场,氤氲着烟火气息。上午10时,市场内人来人往,每个人都紧裹衣物,在各个摊位挑拣蔬菜,然后满心欢喜地奔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