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是没有潘律师,我拖了6年的工资不知哪年才能讨回!”合山市居民韦某捧着被追回的血汗钱,红着眼眶把印有“正义的守护者 人民的好律师”的锦旗交到“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潘鸿宇手中。这温情一幕,正是合山市深耕“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生动注脚。 自2020年起,合山市司法局主动对接“1+1”行动,先后迎来5名志愿者律师扎根。他们携专业与热忱走进乡村、社区、企业,为困难群众撑起“法治保护伞”,累计收获7面群众锦旗——每一面都是解民忧、暖民心的法治故事。 一线调研把需求,服务精准“不跑偏”。志愿者律师到岗前,司法局已组织干部下沉,通过摆摊、入户、座谈,梳理婚姻、劳动、土地等“急难愁盼”问题。2020年底,志愿者律师张秋生根据梳理情况为患病丧失劳动力的陆大爷提供援助,成功追索赡养费。“多亏了张律师,我以后的日子不用再犯愁了!”陆大爷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 聚焦“硬骨头”,维权路上“有靠山”。2022年,韦某被村委会拖欠5个月工资,一审因“超时效”败诉。志愿者律师潘鸿宇反复梳理证据,找到突破口,终在二审调解中全额追回。“没想到这么难的事,志愿者律师还能坚持到底!”韦某感慨。 针对农村纠纷多发的现状,每年“广西三月三”,志愿者律师借民俗节日送法下乡,用壮汉双语讲解土地流转、宅基地、赡养等法律知识,把法治宣传融入山歌对唱与篝火晚会,累计覆盖18个村。 进企业“法治体检”,为职工筑牢“防护墙”。志愿者律师还深入合山市产业转型工业园区企业,围绕劳动合同、工伤、社保等问题开展“定制化”培训。2023年,志愿者律师张建为供电公司30余名职工授课,现场拆合同“陷阱”,获连连点赞。 2025年秋,新任志愿者律师任祥到岗仅一周,便与青年律师杨元元组建服务小组,为合山市产业转型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做“法治体检”,提出12条整改建议,帮助完善薪酬专户制度,从源头堵住欠薪风险。 特殊群体“优先办”,绿色通道“暖人心”。为守护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合山市法律援助中心开通“绿色通道”——简化申请流程,优先指派律师,还提供上门服务。2024年,志愿者律师陈玲波办理未成年人黄某涉嫌寻衅滋事案时,不仅深入了解案情,还联动心理辅导力量,最终帮黄某争取到检察院不起诉决定。“给孩子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比什么都重要。”陈玲波的话,道出了志愿者律师对特殊群体的温情关怀。 截至目前,志愿者律师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37件,开展普法宣传60余场,服务群众超2000人次;走进企业30家,专题培训50余场,化解潜在劳动纠纷50起。 “我们将持续对接‘1+1’行动,让法治暖阳照亮每个角落。”合山市司法局负责人覃海刚表示,下一步将联合合山市产业转型工业园区管委会扩大企业普法覆盖面,完善“预约—体检—整改—回访”闭环服务,把法律援助做成群众、职工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