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告别看病难 群众有“医”靠 来宾市举行“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暨“慈善一日捐”活动 聚智建言献良策 产业振兴开新局 赓续精神血脉 扛牢使命担当 来宾市1单位及1272名个人获全国无偿献血表彰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来宾中考成绩7月12日9时起可查
 
 

从“贫困瑶寨”到“旅游名村”:

平道村的移风易俗蝶变之路
作者:李雪琳 罗慧婷    来源:来宾网-来宾日报    时间:2025-09-12

“以前办场婚礼,光长桌宴就要摆三天三夜,酒席开销抵得上普通村民大半年的生活支出。自推行移风易俗后,最多摆15桌,随礼也不超过200元,村民负担减轻了不少!”近日,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平道村党总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金峻提起村里的变化,十分高兴。昔日受陈规陋习困扰的贫困瑶寨,如今凭借“文化赋能+产业造血”双轮驱动,蜕变为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走出了一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特色路。

平道村地处大瑶山腹地,是金秀瑶族自治县“十二五”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是一个以瑶族为主的传统村落。过去,该村婚丧嫁娶盛行大操大办,婚礼摆三天三夜长桌宴成惯例,叠加文化生活匮乏导致部分村民沉迷赌博,村风民风亟待改善。转折始于该村以移风易俗为抓手,深挖民俗文化、规范村民行为、培育旅游产业,逐步实现“乡风美、产业兴、村民富”的转变。

在移风易俗推进中,平道村以“党建+移风易俗+群众自治”激活自治活力。依托“瑶山夜话”传统,村民围坐讨论“彩礼标准”“丧事操办”等议题,让政策“大道理”变“家常话”;融合瑶族古老“石牌律”与现代法规,将移风易俗“五个统一”(统一随礼、宴席规模、操办场地、操办团队、监督管理等)写入村规民约,提倡个人随礼不超过200元、红白事宴席不超过15桌,同时提倡男女平等;由党员干部、“石牌头人”等11人组成的红白理事会监督村规执行,村集体搭建的“瑶家食堂”和统一团队操办,有效减少铺张浪费,减轻了群众负担。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抵制高价彩礼、破除封建迷信等文明新风逐渐成为村民的行动自觉。

“文化赋能+文旅融合”模式为平道村注入发展内生动力。该村将祖祖辈辈传承的“上刀山”“下火海”等瑶族绝技进行挖掘整理,成功申报为自治区级非遗项目——瑶族度戒礼,培养7名非遗传承人,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引进4家农文旅康养企业,引导15户村民发展民宿、农家乐,组建70余人民俗表演队。“表演队有70多人,白天务农、打理民宿,晚上表演‘上刀山’‘状元舞’,可以得到表演费,年底还能分红,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民俗表演队队长李东风笑着说。如今,整合山水景观、瑶家民宿、绝技表演、瑶药康养等资源打造的“沉浸式瑶寨体验”项目,每年吸引超40万游客,“非遗+旅游”让传统文化成为村民增收的“金钥匙”。

此外,平道村还通过“家风引领+积分激励”让新风尚融入日常。平道村家家户户悬挂含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的家风家训牌匾。“家里挂着‘孝老爱亲、诚信守法’的家训牌,孩子从小就跟着学,如今村里再听不到高一声低一声的吵嚷,邻里搭把手成了最寻常的‘风景’。”村民全月红说。该村还制定文明实践积分制度,设置“简办红白事+50分”“参与志愿服务+30分”等12项评分标准。每季度开展积分兑换,可换取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村民金惠展示着自家的积分手册,“2023年以来,我家换了100多积分的生活用品,既守了规矩,又得了实惠。”据统计,2023年以来该村累计兑换积分3.5万分,惠及156户家庭。

如今的平道村,先后获评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自治区乡风文明建设示范村、自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十百千”示范站等荣誉。其探索的“平道路径”表明,立足民族文化、构建产业价值、凝聚群众共识,是民族地区移风易俗、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之道。(李雪琳 罗慧婷)

 
 
编辑: 叶梦莹
 
 
 
 
 
陈刚:以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激活民营...
强师赋能筑根基 教育逐梦谱新篇
聚智建言献良策 产业振兴开新局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凝聚磅礴民族伟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