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的群山中,坐落着一座被费孝通先生誉为“世外桃源”的瑶寨——大岭村。近年来,该村以党建为魂、文化为脉,深耕“石律同心 清朗桃源”清廉乡村品牌,将千年石牌文化与新时代廉洁理念相融共生,走出一条“文化润廉、治理护廉、产业兴廉”的特色之路。如今,这座古老瑶寨清风满径、正气充盈,先后斩获“广西五星级基层党组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在清廉建设中蝶变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寻“廉”溯源:从文化根脉里唤醒清廉自觉 “石牌定规矩,做人要清白!”在大岭村廉洁文化园,六巷乡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冯文生站在石牌前向游客讲述瑶寨传承百年的廉洁智慧。这一幕,正是该村深挖本土文化、激活清廉基因的生动写照。 大岭村的清廉建设,始终扎根文化沃土。村里组建了专班,专门梳理大瑶山石牌文化、瑶族族规家训,从“办事公、不贪占”等传统条文中提炼廉洁内核,汇编形成大岭村新村规民约,让老祖宗的规矩成为现代廉洁准则;细研费孝通《六上瑶山》中对“世外桃源”的描述,将“民风淳朴、秩序井然”的意境转化为清廉建设的目标,让“桃源”不仅是风景,更是风气;借势圣堂山南麓“青山绕村寨、飞瀑映碧潭”的自然禀赋,在村口步道、荷塘周边设置廉洁标语牌、清廉故事栏,让村民在日常漫步中潜移默化接受廉洁熏陶。 筑“廉”固本:在家风阵地中涵养清廉风气 “办事要公开,私心不能有!”在大岭村村民议事堂,村党支部书记相珍兰用接地气的瑶语,向村民宣讲新修订的 “新时代石牌律”。这份融合传统习俗与现代治理的“村规民约升级版”,将“崇廉尚洁、公平公正”明确写入条文,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成为全村共同遵守的“廉洁公约”。 为让清廉之风直抵人心,大岭村还打出“家风+阵地”组合拳,邀请老党员、寨佬走进“瑶寨讲堂”,通过口述历史分享“不占集体便宜”“邻里互助守廉”等家训故事,引导村民把廉洁家训刻上牌、挂在家,让好家风带动好村风。同时,在圣堂大峡谷游客服务中心旁,建成占地2000余平方米的廉洁文化园,清廉长廊里镌刻着廉洁标语,廉馨荷塘边立着“水以清为贵,人以廉为尊”警示牌,六大功能区让廉洁文化可看、可感、可学。 践“廉”兴业:以清风正气赋能乡村振兴 “集体资金用在哪?旅游收益怎么分?微信群里每月晒,我们心里亮堂堂!”村民黄元保点开手机里的“大岭村务公开群”,满意地说。 为守住廉洁底线,大岭村建立“线下公开栏+线上微信群”双公开机制,集体项目招标、惠民补贴发放等关键事项全程“晒太阳”;组建由党员代表、村务监督委员、村民骨干组成的“廉洁监督队”,定期对集体资金使用、产业项目进展开展督查,从源头杜绝“微腐败”。 清廉建设更成为产业发展的“金钥匙”。在圣堂大峡谷乡村旅游、高山生态茶叶种植等特色产业中,村里明确“禁止吃拿卡要、规范合作经营”等廉洁准则,推行“党员+产业带头人+农户”合作模式(即:党员带头不谋私利,产业带头人公开收益明细,农户安心参与生产)。如今,大岭村年接待游客超11万人次,旅游年收入突破600万元,茶叶、中草药等农产品通过“清廉产销链”走向市场,村民人均年收入较5年前增长近40%,真正实现了“清风护产业、清廉促增收”。 从文化浸润到治理赋能,从风气涵养到产业兴旺,大岭村以“石律同心”凝聚起共建共享的力量,用“清朗桃源”书写清廉与振兴共舞的答卷,为新时代清廉乡村建设注入了独特的瑶寨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