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兴宾区委政法委按照市委政法委“1+5+N”工作思路(即1个专项行动、5个攻坚年、N项重点工作),深入践行“四个万家”理念,广泛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普遍直接联系群众活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奋力书写为民服务的幸福答卷,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在2025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自治区群众安全感测评中,兴宾区得分分别为99.33%、98.67%,创历史同期最好成绩。其中,第一季度得分排名全区第4名,创下单季测评历史最高排名。 常进万家门,架起党群“连心桥”。兴宾区政法系统全面推行“警格+网格”工作模式,科学划分辖区网格,每个网格均安排政法干警负责。法官、检察官、民警、司法助理员纷纷下沉基层,实现“一员一格”或“一员多格”的精准覆盖。与此同时,兴宾区委政法委创新设立每月第三周的星期三为“走访日”,全体干部职工以网格化模式深入村屯、社区,重点排查婚恋、邻里纠纷;兴宾区司法局构建“三级联动”走访体系,推动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靠前”转型,重点走访低保户、特殊人群及矛盾纠纷户;市公安局兴宾分局构建“上门走访+线上沟通”双轨模式,组织民警深入社区、田间地头与企业车间,认真倾听群众诉求、收集意见建议,并建立完善的民情档案,真正做到对辖区情况了如指掌。截至目前,兴宾区政法系统入户走访19000户,解决矛盾纠纷1350件,收集建议350余条,发放宣传材料5万余份。 熟知万家情,用活民意“听诊器”。兴宾区政法系统建立健全驻点直联制度,领导带头深入村屯(社区)走访调研,带动政法党员干部与291个村委、社区结对。党员干部两人一组,利用每周四的网格日,下沉至2044个社区网格,开展群众遍访“四必访”,即有困难必“访”、有纠纷必“访”、有诉求必“访”、有建议必“访”。同时,运用兴宾区数据赋能基层治理平台,精准摸排各类矛盾纠纷1259件、特殊人群900余人,逐一落实整改措施。建立分时分级访问机制,采取“工作时段全面摸排+专项时段重点突破+补漏窗口精准回访”工作方法,实现集中大走访全面覆盖。兴宾区人民检察院还通过“信访接待室”“12309检察热线”“线上留言平台”重点梳理电信网络诈骗、食品安全、农民工讨薪等热点问题。2024年以来,兴宾区政法系统通过多种形式走访群众20余万人,精准摸清各类群众需求,共收集问题456个,已解决425个,群众满意率达93.2%。 纾解万家忧,搭建民困“跨越梯”。政法系统下沉的党员干部会同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社区民警、楼栋长等上门走访,针对收集的问题建立问题、责任和成效3张清单,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同时,推广“社会能人评理堂”“老兵调解室”等品牌,吸纳退休法官、民警、教师、退役军人等参与矛盾纠纷调解。今年年初,兴宾区数十名农民工因被拖欠工资,脸上写满了焦虑和无助。兴宾区委政法委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组织法院、人社等相关部门前往工地现场办公,协同项目负责人、包工头、农民工代表共同协商解决。同时,协调劳动监察部门介入调查,最终在春节前帮助农民工要回薪资15万余元。为更好地纾解民困,兴宾区司法局还构建“排查—调解—回访”全链条机制化解矛盾。该区24个乡镇(街道)、291个村(社区)实现调委会全覆盖,共吸纳1500余名“法律明白人”和乡贤骨干,成功调解纠纷260余件。兴宾区人民检察院则为5名困难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7.4万元。自活动开展以来,兴宾区政法系统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356件,共调处矛盾纠纷657件,成功化解604件,化解率92%。 办实万家事,拓宽惠民“服务面”。政法系统党员干部联合村(社区)推出“群众点单、政法接单”服务,收集群众合理合法诉求,结合单位工作职责,形成“民生微实事”项目清单,每名干警本年度为包干村屯解决一件实事。其中,兴宾区司法局依托23个司法所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为困难群众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今年已办案件169件、挽回损失230余万元。市公安局兴宾分局靶向施策优化服务,政务服务大厅公安窗口推行“延时服务”“周末不打烊”,开通身份证、居住证办理“加急通道”,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不跑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网上办”“指尖办”成为新常态,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出入境、户籍、交管等业务。通过办实万家事,政法系统将工作触角延伸至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解决了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兴宾区政法机关累计为群众办实事3210余件,收到群众感谢信、锦旗等50余次。 “‘四个万家’活动开展以来,兴宾政法系统干部的作风发生了明显转变,曾经的办公室人员变成了群众身边的贴心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兴宾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韦建红表示,下一步,兴宾区政法系统将以“四个万家”行动为契机,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继续书写更加辉煌的为民服务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