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来宾中考成绩7月12日9时起可查 “政校企”联动架起青春“就业桥” 心理辅导进社区 学会巧解“矛盾结” 江西师生跨越千里到象州进行“文化探亲” 柳梧铁路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诚信之星”兰培文: 千年壮锦织就诚信经纬 向新 向智 向强
 
 
瑶山深处探寻生态密码

——国家创新联盟年会见证“双碳”路上的山水交响

作者:罗倩尹    来源:    时间:2025-07-22

炎炎夏日,雨雾中的大瑶山在盛夏里舒展着苍翠臂膀,一场关于生态监测的学术盛宴悄然展开。7月14日至15日,典型林业生态工程效益监测评估国家创新联盟研讨会暨CFERN&TECHNO第十二届公益学术年会在金秀瑶族自治县举行,全国260余名生态学者、科研人员和地方代表齐聚“世界瑶都”,在云雾缭绕的群山中探寻绿水青山的生态密码。

“从北到南、从西到东,105个国家生态站与数十个野外站形成梯度观测网络,如同给祖国大地装上了生态感知的‘神经末梢’。”来自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周梅教授介绍,创新联盟通过地面观测、模型评估等多源数据,已构建起技术成熟、体系完善的生态效益监测评估系统,为各地区提供精准的生态监测支持,直接服务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生态文明建设。

14日,考察团一行前往广西大瑶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这座始建于2015年的森林生态站,如今已建成涵盖气象、水文、生物等多领域的综合监测体系。站内工作人员向大家展示了智慧监测平台:无人机在研究站上空实时传输高清影像,三维智慧监测展示系统将森林生态数据投射至大屏幕,森林水文、气象、土壤与生物等实时观测指标数据一目了然。南宁师范大学地理与海洋研究院副院长苏宏新感慨道:“作为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生态廊道,大瑶山生态站不仅支撑银杉、鳄蜥等珍稀物种保护,还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础保障。”

在研究站附近的银杉苗木繁育基地,一株株裹着青苔的银杉幼苗正在大棚里奋力生长。“以前幼苗成活率较低,现在改用特质土壤培育,幼苗已经扎稳根了。”护林员站在苗圃边介绍。

“大瑶山生态站在信息化监测和生态产品开发方面优势突出,其苗木繁育等成果为全国生态站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借鉴。”黑龙江黑河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站长李明文表示。

随后,考察团步行至观猴基地,栈道上方忽然传来细碎响动——几十只猕猴在树冠间灵活窜跃,毛茸茸的尾巴扫过叶片,抖落一串串晶莹的雨珠。大家放慢脚步,生怕惊扰这群“山野精灵”。临近山顶时,视野豁然开朗,一株高达30米的银杉王矗立崖畔,树干表皮布满深褐色裂纹,枝丫向四周舒展,墨绿针叶在雾气中透出沉静的生命力,树旁的石碑上刻着“世界银杉王”字样。考察团成员纷纷驻足,有人仰头惊叹:“这简直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15日下午,广西大瑶山森林氧吧监测图在大瑶山保护区莲花山片区发布。“核心区负氧离子浓度常年超过2万个/立方厘米,圣堂山、银杉公园等监测点位长期处于‘极清新’至‘疗养级’水平。”广西大瑶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管委会主任黄光银指着地图上的数据点介绍说,作为广西最大的水源林区,金秀82.6%的森林覆盖率正通过生态转移支付机制,将“绿水青山”转化为可量化的生态价值。

下一站,考察团乘缆车游览大瑶山保护区莲花山片区。大家沿着蜿蜒的悬空栈道前进,两侧原始森林与峰林交相辉映,空气中弥漫着草木清香;岩石缝隙里,几株岗松扎根生长,造型古朴如盆景;盘王庙等人文景观巧妙融入自然环境,讲述着瑶族先民与山水共生的智慧。在这里,考察团亲身感受到了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

“这里的维管束植物有2335种,药用植物占比近六成,是名副其实的‘天然药库’。”大瑶山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瑶医药产业是金秀推广“生态+文旅+康养”模式的典范,全县1351种药用植物中,104种经典瑶药通过标准化种植形成产业链,金秀瑶医医院年接待康养人群超6万人次,其中70%来自外地。

这场学术年会,既是一次生态监测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一场关于绿色发展的文化对话。当监测站的传感器与瑶族的古老歌谣在雨雾中共鸣,大瑶山用最鲜活的方式印证——保护与发展,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应有之义。

 
 
编辑: 王瑶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广西第十四届学运会田径赛事圆满收官...
解放思想 创新求变 全力推动经...
2025年全区清廉民企建设提质增效...
绿水青山的“生态答卷”与“民生答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