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0日,走进象州县马坪镇大佃村韭菜种植基地,韭菜长势喜人,韭香扑鼻。工人正俯身田间,挥动镰刀收割韭菜。随后,新鲜韭菜运到厂蓬,然后经整理、过磅、装车,销往全国各地,从田间直达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这片占地35亩的韭菜种植基地主人便是马坪镇大佃村种植大户覃再新,谈起种植韭菜的初衷,覃再新坦言是“取经”回来的成果。“种韭菜这个行业,我是从外地看人家种,发展成功了我才回来种的。”覃再新说。 2023年,覃再新参观了外地规模化种植韭菜模式后,便与村里群众谭道金、覃树响一起发展种植韭菜。目前,覃再新种植有35亩,谭道金和覃树响均种植有20多亩,打造“产销一体化”产业链,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增收。 覃再新介绍,他是去年12月份播撒韭菜种子,育苗3个月后便移植到田里,采用“水肥一体化”进行喷水,只要在手机上操作按键,不管人在哪里,随时随地都可以遥控给韭菜淋水,非常方便。 “我用手机遥控淋水,一点手机屏幕上的开关,韭菜地里的喷头就自动喷水,淋够了,再点开关就停止喷水,哪怕我在北京都可以遥控。”覃再新一边介绍一边拿出手机现场操作。 经过3个月的精心护理,韭菜进入丰产期,亩产可达4000斤至5000斤。今年国庆节期间收割首批韭菜10万斤,收入达5万元。目前收割第二批韭菜,预计产量12万斤。 大佃村发展韭菜规模化种植,直接带动了地方群众就业。覃再新的种植基地每天收割韭菜需要请近100名工人,涵盖收割、分拣到包装的全流程。覃再新透露,他聘请工人的工钱是按每斤0.4元计算,多劳多得。“我每天要发给工人的工资是6000元至7000元,每个月要发给工人的工资近20万元。”覃再新说。 今年60岁的新庆村村民付妹便是受益者之一。“这份工好轻松的,一天能有200多元收入,收工就发钱,非常开心。”付妹笑着说,这份工作既适合老年人,又能带来稳定收入,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赚钱。 韭菜的畅销,离不开收购商的精准对接。专门负责对接收购韭菜的收购商左宗隆对大佃村的韭菜品质赞不绝口。“我们是专门从事蔬菜销售的,大佃村这批韭菜品质非常好,今天收购的35000斤韭菜发往黑龙江、安徽市场。”左宗隆说。 大佃村发展韭菜产业,通过“种植户+工人+收购商”的产业链模式,实现了多方共赢。这是马坪镇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马坪镇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引导群众发展韭菜、辣椒、百香果等特色产业,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和市场拓展等措施,有效激发了农村经济的活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