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收割机在稻田里作业。(黄隆天 陆干波 摄) 
成熟的早稻颗粒饱满。(黄隆天 陆干波 摄) 盛夏七月,稻浪翻滚。我市85万亩早稻迎来收割季,田间地头农机轰鸣,一派繁忙景象。各地抢抓农时,预计调集3.6万余台农机具全力投入“双抢”,通过机械化收割、智能化烘干、订单化种植等举措,确保粮食稳产增收。 7月16日下午,在兴宾区三五镇陶马村的稻田里,一片金黄璀璨,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微风拂过,泛起层层金色波浪。伴随着阵阵机器的轰鸣声,4台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农机手们熟练地操控着设备,切割、脱粒、秸秆还田等作业工序一气呵成,机箱不一会儿就装满了饱满的稻谷。收割机开到田边,伸出长臂,将稻谷精准卸到运粮车上,金黄的稻谷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种粮户马明灵望着这一幕,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现在全部机械化作业,一台收割机一天能收50多亩,4台机器同时开,150亩地一天就能割完!”马明灵难掩兴奋。今年他试种了150亩米粉专用稻,品种新、管理省劲,每亩还能比传统水稻多挣三四百元。第二季他准备改种香米,算下来全年有望再增几万元收入。机械化作业的高效与便捷,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也为丰收按下了“快进键”。 科技不仅提效率,更护丰收。面对早稻收获期可能出现的高温、暴雨等天气,为减少稻穗发芽减产、霉变损失,我市积极行动,采取一系列抢收、烘干等服务保障措施。在兴宾区三五镇,来宾广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号召,投入先进烘干设备,并建成农机指挥调度平台,将兴宾区社会化服务组织接入其中,承担收购、烘干等作业,为早稻丰收保驾护航。 “目前合作社机收服务已陆续延伸至整个乡镇,烘干厂每天的烘干能力达240吨。”来宾广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莫丽荣介绍,“我们通过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机耕、统一收购等多个‘统一’,提升粮食品质,让老百姓吃上健康粮、放心粮。” 政策激励同样给力。今年,我市通过实施“稻谷补贴”政策、开展政策性粮食收购等举措,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兴宾区三五镇陶马村村民覃上庭就是受益者之一。“今年我试种了10多亩‘新桂’品种,长势和产量都比往年好。第二季准备再扩种10多亩,把总面积扩大到30亩。照这样算,到秋天至少能多挣两三万元。”覃上庭满怀信心地说。政策的激励如同春风,吹暖了农民的心,让他们更加坚定地投身于粮食种植,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今年以来,我市紧盯“双抢”关键节点,压实粮食安全责任,持续做好气象预警工作,并通过科学调度桂中治旱工程水源、启用抗旱井等举措,让85万亩早稻顺利渡过旱期。预计全市早稻总产量达37万吨以上,目前收割进度已超三成,7月底前将全面完成早稻收割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