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典礼后,办公桌上塞满了学生的小卡片,大多是感谢与不舍。其中一张写得格外长—— 亲爱的黄老师:六年的小学时光,您只带我们三年,却让我们最佩服。还记得您初来我们班时,我们正为前任老师的离开而沮丧,于是把气撒在您的身上——迟到、不交作业、上课睡觉、给您起外号……我们想看您暴跳如雷,再狠狠批评我们。可您总用幽默的语气提醒我们。那“似是而非”的批评,竟像阳光一样暖。不知不觉,我们爱上了您,也爱上了语文……您的学生:小雨(化名) 我不由想起希腊寓言:寒风与太阳打赌,看谁能让行人脱下外套。寒风越吹,行人裹得越紧;太阳轻轻照耀,行人便自愿解衣。教育何尝不是如此? 当下,孩子常被分数裹挟,在信息洪流中易迷失。一句重话、一点挫折,就可能压垮稚嫩心灵。于是有人提出“心灵环保”,呼吁守护孩子的心。然而,成长路上,犯错本是常态——小树难免生枝杈。若教育放弃批评,就像园丁拒绝修剪,看似仁慈,实则纵容歧路疯长。于是,我把这种“裹着阳光的批评”称作:阳光批评。 一位教育家说:“学生最不可爱的时候,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那时的小雨,正是“最不可爱”之一。 她把漫画书藏在课本下。我巡至桌边,轻敲桌角:“听说班里出了位‘一心二用’高手?左手语文书,右手漫画册,练成后可别忘了给大家露一手!”全班大笑,她红着脸收起漫画,此后再没把课外书塞进课本。 一次语文课,她趴在桌上睡觉,口水险些洇湿书页。我抽出课本,低声笑道:“哟,课本给你讲了什么悄悄话?竟让你听得口水泛滥。再睡,它可要喊救命了!”她猛地坐直,那节课朗读声最响亮的便是她。 最难忘那次作文。她交来空白本子,我把她请到办公室。“你看,作文格子多孤单。昨天同学们都给它装满了故事,唯独它饿着肚子——是怕它消化不良吗?回去加点‘营养’吧,不然它会哭着说你偏心。”她仍嘟着嘴。我翻到她曾写得精彩的段落:“你笔下的小兔子都会吵架,今天怎么惜字如金?难不成攒着大招?提前说好,写得精彩,我就给你画朵小金花,让你见识老师的画功。”她“噗嗤”笑出声。第二天,作文末尾多了一朵金色葵花。 老舍说:“用幽默的方式指出过错,比直截了当更易被接受。”望着满桌卡片,我忽然明白:阳光批评,不过把严厉裹进温柔糖衣,像园丁顺着枝势轻轻修剪。窗外阳光愈发明亮,小雨的字迹渐渐模糊——那些藏在笑声里的批评,早已与阳光一起,在孩子心里长出向上的力量。 我拿起笔,在她卡片背面写下:“谢谢你让我知道,最好的教育,是让批评也带着阳光的温暖。” (作者系武宣县实验小学城东校区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