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记忆的褶皱里,珍藏着一张用时光经纬织就的地图。它不染墨迹,却在每个晨昏交替时浮现斑斓色块——那是家乡的相思园,用十七年光阴为我绘制的精神图谱。 相思园是县城最热闹的公园。白日里静谧安详;夜幕降临,人们三三两两入园,笑语便汇成海。童年最期待的,便是放学后随父母或伙伴踏入园门。入园的石板路仍回响着足音——我曾与父亲比谁先跑到尽头,童年的欢笑在每一步里复活。 沿石板路前行,是一片开阔草坪。草色终年柔软翠绿,仿佛大自然铺就的绿色襁褓。躺在上面,所有烦恼瞬间蒸发。这里曾举行过无数次“野餐会”:大家把从家里带的饼干、糖果和妈妈做的小点心摆成一圈,边吃边聊学校趣事,笑声在草尖上久久盘旋。有时我们玩“老鹰捉小鸡”,我总要当老鹰,伙伴们尖叫躲闪,快乐在夕阳里膨胀。 草坪尽头是中心广场,夜晚的喧嚣自成诗行。退休的阿姨们放着高分贝音乐跳广场舞,孩子们穿梭奔跑,大人们倚长椅闲谈。我曾在这里看爸爸和哥哥变魔术,惊呼声至今仍在耳畔回荡。 广场左侧是一片茂密树林,四季在林间小径交替铺陈:春有“桃之夭夭”,夏有“荷风送香”,秋有“霜叶红于二月花”,冬有“千花试一枝”。我曾在林间追过蝴蝶、蜜蜂,看它们采蜜、授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再往前,是壮阔的红水河。汛期河水自云南迢迢而来,在此折出最后的汹涌。儿时我常趴在栏杆上,看浅水区的孩子嬉水,看深水区的勇士劈波斩浪,向极限宣战。 如今我站在时光等高线上远眺:石板路延伸出更多家庭的轨迹,草坪会托起更轻盈的纸鸢,广场灯火将照亮更多魔术时刻。当红水河裹挟新时代的星辉奔涌而来,童年的我与未来的身影正在浪尖击掌。 这张故园地图不仅盛满童年记忆,更连着愿望与理想。我盼望有更多脚印落在那条石板路上,听见岁月回响;让更多笑声升上那片草坪,编织新的童年;让广场永不熄灭的灯火,继续把夜晚点亮;让更多旅人走进这座小城,见证它的蓬勃与温情。 这张永不褪色的心之地图,是灵魂的等高线,也是理想的坐标系。每当风雨欲来,那些经纬交织的温暖便自动校准我生命的罗盘。而相思园彻夜长明的灯火,正从记忆深处漫出,将前路染成星河璀璨,催我不断前行。(作者系来宾高级中学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