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搬进新家啦!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住上新房。”来宾华侨农场职工家属李俊凤乐呵呵地说。近日,他刚刚完成了新房的装修和清洁,很快就能和家人住进宽敞舒适的新房。李俊凤一家4口人,过去一直居住在农场70年代的瓦房里,通过去年的棚改项目安置,终于在裕达大学园小区有了一套新房,解决了他们的住房问题。
像李俊凤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这些均得益于我市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一年多以来,从城镇到农村,数以千计的家庭实现了安居梦。
8月2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对2017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其中,我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且考核评价优秀,获得了通报表扬。
棚户区改造:全新模式推动项目实施
棚户区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近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强组织协调,积极落实各项补助资金,先后采取购买服务、以购代建、项目新建等方式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有效改善了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城镇面貌。
2017年,武宣县作为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重要战场”,紧盯1560户的目标任务,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合理规划、科学实施2017年棚户区改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2.6亿元,获得国家开发银行融资贷款9.28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县城6个片区项目范围内的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1000户,新建安置560户。这成为我市首个以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实施的棚改项目。
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沟通对接,保证贷款资金及时到位,确保了项目建设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和快速推进。项目实施后,将有效改善武宣县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提升改造区域的城市品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参考。
危旧房改造:市县联动打造民心工程
我市高度重视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作,加强统筹,市县协调联动,对各县(市、区)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情况进行认真排查、摸底,有重点地列入改造计划,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努力把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建设成聚民心、暖民心、稳民心的“民心工程”。
自2009年起,我市把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连续9年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并作为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工作来抓。2012年~2017年,我市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4233户,共获各级补助资金14.75亿元,有效解决了我市农村贫困群众最基本的安全住房需求,贫困农户住房安全水平和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去年以来,兴宾区根据特别困难家庭实际情况出台惠农政策,另外从区级财政安排资金,针对特别困难的300户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约5万元/户,需要兜底的危房改造极端贫困户基本上不用再出建房资金。通过摸底、审核、公示等程序,超额完成大额补助危房改造指标任务39户,圆了贫困户的住房梦。
忻城县通过分解任务、加强资金管理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危改工作高效、规范实施。2017年自治区下达忻城县指标任务1777户,全年开工户数2515户,开工率达141.53%,竣工户数2317户,竣工率130.38%。
象州县通过深入基层,加强政策宣传,多筹并举推进危旧房改造工作并超额完成任务。2017年,该县的危改任务指标为400户,全年完成437户,完成率为10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