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六中学,值日领导在陪学生吃晚餐。

市第一实验幼儿园,周小敏园长询问学生菜式情况。
日前,国家教育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公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当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还应建立家长陪餐制度;该规定自今年4月1日起施行。
如今,“陪餐制”已实施半月,我市各校落地情况如何?通过“陪餐制”,学生饮食安全多了哪几重保障?为此,记者走访市区几所学校和相关部门进行了解。
部分学校已实施“陪餐制”
“小朋友们,今天的小南瓜炒肉好吃吗?”“好吃!”4月12日中午,市第一实验幼儿园园长周小敏像往常一样,走进小班教室,关切地询问学生的就餐情况,还叮嘱他们吃饭要细嚼慢咽,节约粮食。
从4月1日起,周小敏和幼儿园其他领导轮流进班陪餐已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集中陪餐不光是陪吃饭,还要随时观察和陪护孩子的进餐情况,查看食堂的配餐、送餐工作是否合规,了解学生对菜式的反馈。”周小敏说。
4月15日17时许,市第六中学进入晚餐时间。记者在食堂里看到,值日领导、老师在食堂门口的值班登记表上签到后,便打上饭菜和学生坐在一起用餐,还不时进行交流。“今天轮到我值日,等会儿跟学生吃完饭,还要检查晚自修以及晚眠情况,晚上就在学校留宿。对我们来说,陪餐仅是其中的一项工作。”当天陪餐的值日老师告诉记者。
据了解,由于我市多所小学尚未具备学生集中用餐的条件,所以目前“校长陪餐制”主要在中学和公立幼儿园落地实施。
“陪餐制”将成为常态
市第六中学副校长邓巧红告诉记者,学校每天安排有一名值班领导和六名值班老师,在早、中、晚三餐定时陪餐,与学生同坐一张桌、同吃一锅饭已成为常态。“目前学校师生共3600余人,除开部分外宿生,大部分学生都在食堂用餐,因此我校从建校以来就一直是师生共餐。‘陪餐制’规定出台,我们只需在原来工作基础上进行制度上的完善即可。”邓巧红说。
早在3月21日,兴宾区市场监管局、教体局、卫健局三部门联合检查组到市第六中学,对校园食堂和校园商店进行例行工作检查,就对该校的“陪餐制”给予认可。
据该校食堂事务长江群芳介绍,为保证食品安全,食堂在食材关、操作关、卫生关、质量关、入口关等方面严格把控,学校领导和食堂管理员层层把关,确保师生饮食安全和质量。“每天早上,我们都会组织食堂厨师、仓管员、服务员召开晨会,收集前一天食堂运营中遇到的问题,并对食堂工作提出具体要求。高质量的服务标准是学校的工作要求,一定要保证学生吃得安全、吃得舒心。”江群芳说。
此外,地处城南新区的市第十中学也将“陪餐制”落到了实处。“因为学校地域特点,大部分教师住得比较远,所以‘陪餐制’实际上从办学之初就已经开展。”该校校长兰忠兵表示,如今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实则是对该校开展已久的“陪餐制”工作的细化要求。
“陪餐制”获家长点赞
其实,孩子在学校吃了什么、营养够不够、味道好不好等问题,都牵动着家长的心。因此,“陪餐制”的出台和实施让家长放心不少。
“我一直很关心学校的食品安全情况,尤其是周末孩子回家时,我总是想方设法给他补充营养。”市民黄女士的儿子正读初三,繁重的课业压力让她为孩子的饮食安全、卫生、营养操心不已。“现在学校食品安全有了保障,还有领导、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吃饭,我们更放心了。”
“‘校长陪餐制’能够激发学校管理者的责任意识,与学生一起承担风险,从而督促校方对食品安全进行最大程度地监管,让师生双方获益。”市民张先生表示,学校主动陪餐是好事,但也需要各级市场监管、卫生健康部门联动,确保陪餐的各环节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