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维勤。
70年前,山西省洪洞县籍的郭维勤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加南下工作团,一路艰辛来到广西柳州地区。1984年,郭维勤从柳州地区计划委员会离休,后返聘到柳州地区老年科技工作协会。近年来,他在家乡成立郭氏奖学金,并对来宾市贫困学子进行资助。
郭维勤说:“既然参加了革命,就要跟共产党走到底。虽然年纪大了,也要尽己所能,鼓励青年学子,勤奋攀登。”
跟党走 建设新广西
“反内战!反饥饿!”“枪毙傅作义(后促成北平和平解放)!”1948年,正就读于北师大的郭维勤参与了中共地下党外围组织的反内战斗争游行,并参加民主青年团(即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大学期间,我学习了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以及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知道了共产党是为全国人民谋福利的,从那时我就认定‘要跟党走’!”郭维勤说,既然下定决心,就要付出实际行动。
1949年1月,北平(北京)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向党中央报告要组建南下工作团,招收万名大学生为团员。当时,时任国家总理的周恩来、著名作家郭沫若等人到该校作报告,号召广大学生参加南下工作团成员,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郭维勤热血沸腾,积极报名。
同年8月,广西省委在武汉成立,需要更多人参与建设工作。郭维勤回忆道,广西工作队分成几个大队,广西省委干部是一大队,柳州地区干部是二大队,当时他被分到柳州地区柳城县中队。“我之前不了解广西的情况,只听说广西有瘴气,晚上睡觉还会有蛇钻到被子里,所以很担心。”年轻的郭维勤内心很挣扎,语言不通、地方不熟,如果再遇到坏人该怎么办?“不过,既然参加了革命,就要坚持到底。”于是,郭维勤和其他南下工作团成员一起,边走边学,来到最艰苦的地方,建设新广西。
学壮语 宣传好政策
“柳城在哪?”当工作队到达湖南湘潭修整时,郭维勤找到了一份广西地图,他才知道自己要去的“柳城”在什么地方。
“当时在湘潭,工作队有幸找到在当地做生意的柳城县沙埔人,他给我们介绍柳城的人文、地理,使得我们提前了解柳城的情况。”郭维勤回忆道:“我们还得学习讲壮话,我学会的第一句壮话就是‘蒙杠骨哩喔’,意思是‘你讲,我听不懂’。”当时,工作队刚到达柳城,用普通话询问老乡,老乡经常讲这句话,后来问了其他同志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想不到,现在我已经能熟练地用壮语对话了。”郭维勤笑着说。
为更好地开展工作,郭维勤还学会用壮语编写歌词,宣传党的好政策。“地主不劳动,粮食堆成山。”郭维勤对这句词记忆犹新,忍不住哼唱给记者听。
设基金 助学子成才
1958年,郭维勤任柳州地区计划委员会计划科科长,1978年后任副主任,1984年离休。离休后,他于1988年被返聘至刚成立的柳州地区老年科技协会,继续为党服务。
2017年起,郭维勤便在家乡山西省洪洞县成立郭氏奖学金,对考上大学的青年学子进行资助。2018年,他开始对武宣县仁元村贫困大学新生进行资助,截至去年年底,郭维已资助了11位大学生。
郭维勤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党的领导是分不开的。“虽然我年纪大了,但也要尽己所能,鼓励青年学子,勤奋攀登。”郭维勤说,跟共产党走到底,就是要奉献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