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士珍
当日本侵略者欺负到家门口,年仅十五岁的华士珍扛起家里的锄头,毅然加入抗日队伍,成了一名钢铁战士。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社会主义建设,华士珍都竭尽全力。1985年,61岁的华士珍从柳州地区经委巡视员岗位离休。鉴于其所作的贡献,2015年,91岁高龄的华老被批准享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级标准报销医疗费待遇。
华老说,她最痛恨别人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现在我们国家强大了,没人再敢说我们是‘东亚病夫’,我们可以挺直腰板,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被蔑称“东亚病夫”
15岁少女投身抗日
1924年12月,华士珍出生于江苏省沐阳县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基本是在枪炮声中度过。”今年国庆节前夕,记者在柳州市弯塘路采访华士珍时,华老回忆说。华老原本有3个姐妹,但因家穷,且当时医疗条件差,有两个姐妹没能活下来。“小时候家里穷,不要说读书,连养活一家人都困难。”说到这,华老禁不住叹气。
尽管没读过书,华老却深知民族大义。“当时在我们老家,日本侵略者三五里一个碉堡,都欺负到家门口了,还说我们是‘东亚病夫’。即使没有枪、没有炮,只有锄头、铲子等农具,我们也要反抗。”华老清楚地记得,那是她十五六岁的时候,她扛起锄头与大队人马挖断敌人的运输通道,抢敌人汽车,阻碍敌人的坦克前进。“坦克少前进1米,我们的同胞就少受一分威胁,我们的战士就少一些伤亡。”华老说,当时大家拼命地挖路,不让敌人的坦克、汽车轻易驶进我们的阵地。
有一次,炮火连天,敌人的飞机在空中来回盘旋,华老去给部队送粮食,期间飞机接连扔下几颗炸弹,正好落在她身边不远处。“大家都以为我死了,父母知道后非常伤心。”然而,她不但活下来,而且毫发无损。虽然此次经历让人后怕,但是大家都知道,在那个年代,想活下来并不容易。“所以父母没有干涉我继续为部队征粮送粮。”华老说,要想活得更好,就必须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抗战时期,华老主要从事“后勤工作”,为部队征粮送粮、搬运物资、动员群众抗战等。由于表现突出,1944年,年仅20岁的华士珍被任命为江苏沐阳胡集区妇救会会长,接着任江苏淮阳钱华区任妇联主任,而后任游击队指导员、队长和江苏潼阳县妇联主任、科长。“部队去到哪,我们就跟到哪,给部队送粮食和弹药。”华老说,在她的记忆里,全都是打鬼子的事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当消息传到我们这里,大家高声欢呼,还扭起秧歌。”华老说,大家在街上举行各种庆祝活动,非常热闹,那是她一生中最开心的日子。此时,华老在江苏沐阳县任妇联主任。
千军万马冲锋陷阵
活捉敌师长振奋人心
解放战争开始,华老因病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一家野战医院养病,并任指导员。“不能跟部队到前线,我觉得很遗憾。”华老说。病愈后,华老继续为部队征粮。
“当时老百姓很热情,免费向部队捐鸡蛋、粮食等,主动支援前线。”华老回忆说。在后勤工作中,华老与部队联系更紧密,看到千军万马冲锋陷阵,她的心情非常激动。在平津战役中,华老所在队伍活捉了敌军的一个师长。“那真叫一个高兴!”华老拍手说道。后来,华老在49军147师司令部任政治指导员,在440团后勤处任政治协理员等。
解放战争结束后,华老在中南军区政治部等待分配。原本她被分配到广东,但为了家庭,她选择来到广西。先到桂林,再到柳州,华老先后任柳江县人民医院院长、党委书记,柳州地区制药厂党委书记、主任顾问,最后任柳州地区经委巡视员。
期间,广东方面多次要求华士珍回广东报到,但广西把她当作重要人才引进,加上本人意愿,最终她选择留在柳州,为柳州地区发展作贡献。1985年5月,华老光荣离休,2015年享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级标准报销医疗费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