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还没有完全消融,溪水里依然蛰伏着过去一年的遗憾,春节的欢乐气氛还没有进入高潮便因疫情戛然而止。
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面对疫情,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与时间赛跑,与疫魔斗争,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大爱之歌。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抗击疫情服务队紧随其后,奔向抗疫第一线,他们这种崇尚的精神,无不感动着每一个人,从抗疫前线的院士、医生、军人、志愿者等而言,他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对事业有忘我的献身精神,以及有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培养孩子们的挫折能力和吃苦精神?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我们的社会是法治社会,一个人能否立足社会,走向成功,就要有很好的品质素养。
有人说,一个人,只要有了好心情才会积极思考,有了好的思考才会有好主意。所以,把工作当作享受,你就会竭尽全力,把生活当乐趣,你就会满怀信心,把奉献当快乐,你就会慷慨助人。为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有的人主动推迟了婚期;有的人每天连续工作长达十八个小时以上;还有的纷纷写下请战书,主动奔赴抗疫一线……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难道这不是人格升华和心灵净化后的崇高境界?
生活就像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在逆境中要自得其乐,不能气馁,因为世上万物,福祸相依,风水轮流,这是正常的轮回规律。疫情期间,许多学校采取“停课不停学”的模式,待在家里的学生根据老师的安排纷纷开启网上听课流程。教学工作固然重要,但学校教学不是孩子受教育的全部。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要有家庭教育的底蕴、社会教育的熏染和自我教育的完善。前几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位奋战在一线抗疫的医生妈妈与其儿女视频聊天时,她依然微笑着问女儿:“妈妈像什么?”小女孩斩钉截铁地说:“像太阳!”多形象的比喻,多温暖的画面啊,我觉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给与孩子最多的不是知识的获得,而是心理品质和人格的形成。
我们都有所期待,愈冬过后就是春天,我们能保持一份静气与定力,让教育能始终沿着有情怀、有温度的方向稳健前行,共享春花烂漫的美好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