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世龙(右)在执勤。
“黄老,您怎么不休息,又过来执勤呢?”2月17日下午4时40分,来宾华侨农场副场长郑伟昌到华侨安置小区检测点巡查,看到老归侨黄世龙在执勤,他关切地问。黄世龙今年63岁,早两年从农场侨务科岗位上退休,但他退休不退志,经常抢着干活。
此前,黄世龙已连续值班10多天,来宾华侨农场党委书记唐国强安排他休息,但他“不听劝”,又“偷偷”到检测点执勤。黄世龙解释说:“我现在还能做,而且其他工作人员听不懂侨民的话,很容易产生矛盾。”
巧用归侨优势
化解交流“危机”
“听说华侨安置小区检测点的工作人员来自不同的地方,没有人会讲归侨语言,黄老便主动请缨,到这里执勤。”郑伟昌说。黄世龙的判断是正确的,华侨安置小区共有800多户人家,居民基本上是归侨、侨眷,平时交流都讲外地方言,大多不会说本地话或普通话。
2月14日中午,黄世龙来检测点接班,看到工作人员与一位住户在争执,眼看就要起冲突,他赶紧上前询问事情原委。原来,这位住户准备出去买药,工作人员要求他出示出入券,但他听不懂工作人员说什么,误以为工作人员不让他外出,所以有些生气。工作人员则认为他要“硬闯”,双方都情绪激动。了解情况后,黄世龙笑着用归侨方言说:“小事一桩,你要出去买药对吗?拿票来登记一下就可以了。”一场“危机”就这样轻松化解。
“我是归侨,语言没障碍。”作为一名老归侨,黄世龙即使不执勤,也常常到执勤点帮忙。
主动参与防疫
奉献精神获赞
“春节前我们已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对进出小区的车辆和人员严格限制。”郑伟昌说,有几户人家与确诊病例有过近距离接触,按要求须居家自我隔离,黄世龙负责联系其中两户。
有一次,一户人家的男主人由于在家隔离时间较长,导致精神紧张。“那天中午,他打开门想出去走走,并且情绪激动。”黄世龙看到他不戴口罩,立即对其进行劝说。讲道理、说政策、摆事例,令对方最终回到自己房间。
为了让隔离对象安心,黄世龙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经常帮忙买茶叶、买咖啡等。如果隔离对象需要买菜,他便让其他工作人员帮忙。
2月16日,黄世龙负责联系的一户隔离对象解除隔离,农场领导让他休息一天,但他闲不下来,又跑到检测站协助工作人员开展检测工作。“这里我很熟,我自己也是归侨,跟他们好沟通。”黄世龙说。的确,采访期间,黄世龙对哪位住户住哪栋楼、哪一层都了如指掌。
“平时不管谁家有什么事,他都主动帮忙,而且从不忌讳,大家都记得他的好。”唐国强说,黄世龙在侨务科工作时一直很关心归侨、侨眷,退休后又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大家都很支持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