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一村一提升细案”,从村“两委”班子建设、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工作机制运行运转、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四个方面共20个小项,持续巩固提升2019年30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探索“公司化”抱团良性循环发展模式,从“党建引领、经营管理、监督措施、经济效益、示范效应”五个方面摸排创建一批示范合作社,重点培育36个集体经济示范村、明星村……
去年以来,兴宾区坚持“保达标、挖潜力、防风险、创示范”工作思路,推行产村融合发展,通过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党建引领发展、发展产业促党建的良性循环发展,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凝聚强大合力。截至2019年年底,全区24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4万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675.27万元,同比增长33.33%。
夯实决胜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集体强不强,就看领头羊。
2019年,是兴宾区推进农村基层党建“提质聚力”卓有成效的一年。为激励驻村工作队员担当作为,该区全覆盖走访639名工作队员,切实解决队员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传递组织关怀;严格按照要求新选派113名队员,切实把素质好、能力强、作风实的优秀人才派往脱贫攻坚第一线;出台《兴宾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联系推动产业项目制度》,驻村工作队员“一个萝卜一个坑”,一心一意抓党建、抓发展。
今年,兴宾区强化组织保达标,编制月份重点工作任务清单,进一步压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乡(镇)、后盾(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员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中的责任,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在强化队伍建设中,该区对473名现任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主任履职尽责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摸排堪当“一肩挑”重任的村党组织书记人选,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按照村“两委”定工干部职数对村级后备人才库进行完善梳理,实施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工程,夯实了农村发展人才基础。
同时,该区实施“一村一提升细案”,在推进整顿软弱涣散(后进)村党组织基础上,持续巩固80个星级党组织,继续打造60个标准化自然村党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正成为决胜决战脱贫攻坚的坚强堡垒。
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兴宾区加大资金扶持,通过向上申报一批、扶贫专项资金扶持一批、村级自筹一批,今年以来共整合资金2980万元用于发展65个村的集体经济项目,不断提升“输血”质量。以乡镇为单位,该区全面摸清249个行政村的项目发展、资金投入、预计收益等情况,重点把“薄弱村、困难村”排查出来,组建区级工作督促指导组,对这部分村加强指导、重点扶持。围绕公司运营型、产村融合型、人才带动型、村企(社)合作型、资源盘活型、服务创收型6种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目前,已有32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其中今年预脱贫的4个贫困村已全部实现收入达标。
大湾镇组织辖区8个行政村(社区)以“公司化”运营模式抱团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今年第一季度分红收益70多万元,该镇每个行政村今年集体经济收入将超过20万元,其中一半以上超过50万元;高安乡成立来宾高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整合资金100多万元发展高密度水产和蛋鸡养殖项目,今年第一次分红,6个行政村均获得了2万元的收益;兴宾区统筹资金,在82个贫困村统一实施的光伏项目,2020年可实现每个村收入5万元……
整合各领域各战线资源,兴宾区积极探索出“公司化”抱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有效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服务管理不到位、经济效益低、可持续性不强、示范带动效果不明显等难题。
目前,该区在持续扩大“公司化”抱团发展效益,抓住“特色优势明显、产业链条完整、功能配套完善、经济效益良好、管理科学规范”目标要求,创建了一批示范典型,提升集体经济发展的引领力,村级集体经济由“粗放发展”,逐步向实体化、多元化、规模化发展。如兴宾区确定年内在区农民工创业园、五山镇等创建4个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形成的“大湾模式”“毛塘模式”“雷山模式”等集体经济发展示范品牌,有效辐射带动提高兴宾区村民合作社经营管理质量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