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路与飞龙路交叉口摆卖青菜的地摊。
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答记者问环节,点赞西部某城市规范设置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
中央文明办近日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一时间,流动商贩、地摊经济成为街头巷尾热议话题。来宾日报融媒体中心将持续关注“地摊经济”这一流动的民生。
为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6月1日,来宾市委召集市城市管理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兴宾区政府、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等部门,就“稳就业、保民生”、在市城区发展“地摊经济”工作听取各方意见,明确放开、管好、搞活的工作目标。今后将进一步规范城市管理,释放“地摊经济”活力,聚集城市人气,提升经济活力。
昨日,市城市管理局组织兴宾区住建局深入市城区各街道、社区调查摸底,进一步激活“地摊经济”。根据工作指导意见,我市近期拟在市城区发展多个流动摊点集中区,满足群众生活需要,解决部分就业问题。
便民 利民 不扰民
“各位阿姨、大哥大姐,你们以后规范到里面(靠墙)摆摊,好不好?”当天中午,市城市管理局和兴宾区政府联合组成调研组,来到祥和苑小区大门外,劝导正围在路边摆摊卖菜的几位老年人。摆摊老人看到调研组人员不是来赶人,连忙说:“可以,只要给我们在这里摆摊就好。”
“来,现在马上把摊位移进来。”调研组帮忙把菜摊往院墙边挪,原本堵在路口的菜摊顿时摆成长条,人行道也通畅开来。
“这些人卖菜有固定的摆摊时间吗?”在世纪星城小区西门,调研组人员询问店面工作人员后得知,该区域摆地摊已形成一定规模,每天有约50个临时摊点,从早到晚都有人摆卖。“临时摊点的设置,要考虑市民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调研组认为,设置流动摊点集中区,首先要考虑便民、利民。
“早上和下午买菜的人多,很多人用车子拉货摆摊,直接停在机动车道上。”河西街道瑞民社区副主任王锦丽介绍,在城南新区老乡家园小区门口,因流动摊贩多且不规范,高峰期会影响业主车子正常出入。
“我们经过调研发现,居民有在这里消费购物的需求和习惯。设置流动摊点集中区,要引导好、规范好,不得占用车道,还要充分考虑市民便利,可以适当划些停车位。”调研组要求街道办和社区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提交设置流动摊点集中区的申请报告,做到便民利民不扰民。
当天,调研组还实地调研迎宾广场、政和步行街、文化路与飞龙路交叉口、文化路与文明路交叉口及爱华路(新华路市场)等地。
“地摊经济”放开不放任
市城市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表示,“地摊经济”放开,但不能放任。“地摊经济”应遵循几个原则:不占用消防通道、盲道,不影响正常交通,不侵占他人利益。
调研组表示,此次流动摊点集中区的设置,需结合各街道、社区实际情况。主要考虑在居民集中区附近,允许城区商业卖场在其红线范围内开展占道促销活动,可在有条件的地方开辟限时跳蚤市场,按时段开放。街道、社区或物业都将参与“地摊经济”相关工作。
根据流动摊点的特点,我市在引导、规范流动摊点的同时,将重点加强对流动摊点的监管,保障环境卫生、管理秩序、文明交通和产品质量,防止出现“脏乱差”现象。
接下来,晚刊记者将持续追踪报道来宾“地摊经济”进展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