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有保向记者介绍中草药长势情况。
为讲好基层故事,生动展现来宾脱贫攻坚成效,6月8日起,市属媒体到金秀、象州县开展“决战决胜走基层、总攻之势大采访”——千名记者一线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采访组深入农村进行实地采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等,挖掘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和亮点,采访脱贫攻坚的典型经验和感人故事。
大雨阻挡不了记者的脚步
6月9日清晨,金秀县城大雨滂沱。
8时30分,大雨没有停歇迹象。来宾市“决战决胜走基层、总攻之势大采访”——千名记者一线行采访小分队如约出发,一路水花夹闪电,驱车前往罗香乡、长垌乡。
山路九曲十八弯,无限风光尽收眼底。驱车一个多小时,第一小分队记者来到罗香乡龙坪村,一进入村庄就看到干净整洁的村道。驻村第一书记朱新春介绍,该村通过大力发展“瑶泉生态鱼”产业,实现“一”条鱼助推“两”个发展,带动全村78户农户,其中4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记者随后前往养殖“瑶泉生态鱼”脱贫致富的村民谭似海家中一探究竟。
谭似海2016年开始养殖“瑶泉生态鱼”,养殖3亩多,去年仅养殖收入就有2万多元。下一步,谭似海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在长垌乡平孟村,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排排民宿,记者了解到,该村依托圣堂山和青山瀑布等旅游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平时村民帮助景区看车、在游客服务中心销售瑶家特色产品,收入增加不少。此外,全村98%以上的农户种植甜茶,种植面积达2118亩,甜茶也成为当地的“脱贫茶”。
10时许,第二小分队记者驱车1个多小时到达罗香乡罗运村白牛屯。
“白牛屯周边山林很多是原生态的,有很多野生白牛茶。”王启明是自治区环保厅派驻金秀罗运村第一书记,车子行走在弯曲的山路,他饶有兴致地介绍白牛屯的概况。
白牛屯很神奇,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白牛屯因存活白色的牛而得名。白牛屯还有神奇的白牛茶,茶青和着铜钱,可以把铜钱嚼碎。
这是什么原理?其中之奥妙,未解。
白牛茶名气在外,近年,白牛屯不少村民通过采摘、制作、销售野生白牛茶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记者接着来到罗运村横村屯,该村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泥鼓舞传承村,借助在圣堂山景区旁、游客量大的优势,大力挖掘民俗旅游资源。2019年国庆黄金周期间,该村游客爆满。看到发展民宿旅游的前景,横村屯38户就有10户发展民宿旅游,仅今年就新增5户。
挖掘感人的扶贫故事
6月10日,记者继续启程,分别来到金秀瑶族自治县三角乡小冲村、三江乡合兴村和象州县大乐镇岭南村、水晶乡大满村采访,进田间,访农户,继续深入挖掘动人的扶贫故事。
雨过天晴,记者迎着清爽的晨风沿着山路盘旋而上,来到海拔600米的金秀瑶族自治县三角乡小冲村。小冲村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每年丰沛的雨水为小冲村林业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优势。行走在小冲村六眼屯里,所见之处皆是群众依靠杉木、油茶等作物建起的一幢幢新房,美好生活有奔头。
下午,当记者来到象州县大乐镇岭南村时,恰逢镇上组织沙糖桔专家到田间地头开展培训,全村果农认真听讲,观看专家剪枝的手法,并提出沙糖桔种植、护理问题。“扶志”与“扶智”双管齐下,岭南村群众经过几年的技术帮扶,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科学种植带来的甜头。
脱贫之后,致富的劲头更足了。在金秀瑶族自治县三江乡合兴村,脱贫户赵有保如今成了村里发展中草药产业的“领头羊”。今年,村里以“合作社+经济能人+贫困户”模式,大力发展草珊瑚、扶芳藤等中草药种植。赵有保自告奋勇,自学技术带领村民开辟致富“新战场”。
饮水思源,不忘党恩。在象州县水晶乡马旦村委大满村,65岁的村民吕元华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大满村村民饮用水靠自挖的水井或到田头水坑挑水,喝的都是地表水,下大雨时水很浑浊。冬天时,水井的水不够,村民要到1000多米外的山泉处挑水。
这些年,在党的帮助下,生活越来越好。2017年,村里通了水泥路,吕元华举家从柳州回老家。2018年11月30日,家里用上干净安全的自来水。这几年,大满村有8户人家从柳州回大满村建新房,发展种养产业。
为满足村民用水需求,如今,一口口新井在马旦村开打,为村民生活生产引入更多“活水”。
来宾日报融媒体记者 吴清文 陈千立 马婧 张朝广 见习记者 蒋文芳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