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来宾中考成绩7月12日9时起可查 “政校企”联动架起青春“就业桥” 心理辅导进社区 学会巧解“矛盾结” 江西师生跨越千里到象州进行“文化探亲” 柳梧铁路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诚信之星”兰培文: 千年壮锦织就诚信经纬 向新 向智 向强
 
 
忻城县以水利建设赋能抗旱保耕
作者:苏兰梦 蓝英华 蓝文欣    来源:来宾网-忻城新闻    时间:2025-04-16

春回大地,农事正忙。在忻城县的广袤田野上,清澈的渠水与村民弯腰插秧的身影交织成画,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景徐徐展开。

面对今年以来严峻的旱情挑战,忻城县以水利建设为抓手,通过帮扶项目与应急机制“双管齐下”,不仅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更展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智慧与担当。


通渠送水润泽良田

果遂镇果遂社区江洞片区是全镇重要的粮食及糖料作物种植区域,受干旱天气影响,农业生产面临困境。据悉,江洞片区虽邻近桂中治旱工程果遂支渠,却因支渠水源未接通至田间水利系统,且原有田间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部分沟渠出现坍塌、渗漏、淤塞等问题,导致水利设施无法正常使用。

为破解难题,果遂镇政府组织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果遂社区干部实地察看并研究解决办法,同时动员村民积极参与维修、清理沟渠。经多方努力,4月8日,桂中治旱工程果遂支渠水源顺利引入江洞片区田间水利系统,灌溉面积超200亩,有效缓解了干旱,保障农作物种植用水。


“一村一策”抗旱保耕

近日,古蓬镇板内村村民蓝先宁站在新插秧的田埂边,望着汩汩流淌的渠水,脸上洋溢着久违的喜悦:“昨天村委帮我们抽水,我家1亩多地全种上了!”

这份安心,源于2024年新建的加守屯至北丁屯农田水利灌溉项目。该项目总预算98万元,如同一条“农田动脉”,每天输送1500吨清水,覆盖947亩水田,惠及536户农户,受益农田面积占全村耕地的80%。

面对持续干旱,古蓬镇先后投入9万余元,组织30余台抽水机,全力开展保耕工作。同时,对东河、凌头、龙利、三浪、内联等村的水利设施进行维修,累计清理沟渠3.5公里,确保灌溉用水畅通。

其中,三浪村的抗旱举措更有创新性。村“两委”从村集体经济拨付1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三咬屯挖掘废弃多年的古泉眼。“泉水复涌后,80亩田地两天内就能复耕。”该村党总支部书记蓝品学兴奋地说。

古蓬镇党委书记韦周生表示:“我们采取‘一村一策’的抗旱方案,有的村修渠引水,有的村打井取水,还有的利用村集体经济购置抗旱设备,关键是要因地制宜,发动群众共同参与。”

4月11日,古蓬镇龙利村村民在田里插秧。 (苏兰梦 摄)


春播春种成效显著

在这场抗旱保耕的攻坚战中,忻城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截至目前,全县完成玉米播种面积8.6万亩,早稻播种面积1.615万亩,大田备耕面积2.5万亩;糖料蔗种植面积达8.6万亩,水肥一体化建设意向面积800亩。

值得一提的是,全县蔬菜产业蓬勃发展,一季度预计播种面积达4.01万亩,产量5.598万吨。其中,规模种植点有大塘镇寨南村日茂种养合作社大棚蔬菜、城关镇尚宁村新粤桂基地、古蓬镇韭菜苔种植基地、城关镇范团村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城关镇尚宁村韭菜苔基地、城关镇江平村凤尾菇种植基地、古蓬镇凌头村平菇种植基地、遂意乡南康村木耳种植基地等,不仅保障了“菜篮子”供应,更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基础在农业。从修理灌溉渠到壮大特色种植基地,从传统耕作到现代农业,忻城正以坚实的步伐,通过水利建设赋能农业生产,不仅打赢了抗旱保耕攻坚战,更探索出一条“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的乡村振兴之路。

(苏兰梦 蓝英华 蓝文欣)

 
 
编辑: 王瑶
 
 
 
 
 
绿水青山的“生态答卷”与“民生答案...
绿水青山的“生态答卷”与“民生答案...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广西“清廉传家 廉润八桂”主题示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