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来宾中考成绩7月12日9时起可查 “政校企”联动架起青春“就业桥” 心理辅导进社区 学会巧解“矛盾结” 江西师生跨越千里到象州进行“文化探亲” 柳梧铁路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诚信之星”兰培文: 千年壮锦织就诚信经纬 向新 向智 向强
 
 
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 共同维护推进民族大团结
作者:林廷荣    来源:来宾网-来宾日报    时间:2023-02-14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令人振奋,催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一、加强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工作成效等宣讲宣传,凝聚团结奋斗共圆民族复兴梦想的磅礴力量

一是要原原本本学透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政治宣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纲领。我们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二是要结合其他理论深化学习。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同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的重要讲话、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以及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题词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要将学习与我们开展的“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委员行动”工作结合起来,在创建活动中加强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各班子成员要深入所联系的界别委员、村基层组织、企业开展宣讲,迅速掀起学习热潮。

三是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学。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党和国家的民族团结政策深入基层、深入民众。要充分利用政协媒体、微信群、委员联络站、委员工作室、书香政协活动等载体,宣传阐释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好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做法和成效,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以抓铁有痕的务实作风助力乡村振兴,推进民族团结事业发展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指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是发展。近十年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党员干部队伍和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如期完成了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党在农村的任务就是乡村振兴,只有乡村振兴了,民族团结事业才能扎实推进,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是总要求,也是冲锋号,作为政协战线,我们要重点抓好几个方面。

一是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虽然取得了重大成绩,但脱贫质量还不很高,脱贫户发展的能力还很弱,部分脱贫户返贫风险大。这些需要我们继续坚持不懈地扶持。同时,脱贫工作已经开展多年,我们的一些干部职工难免有了厌战心理,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活动,振奋我们的精神,激发我们的斗志,统一思想,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切实做好相关工作,实现稳固脱贫。

二是认真开展调研,向党委、政府提出产业振兴思路。当前,象州县农村的产业主要是水果、水稻、甘蔗,农民收入除了这几样,就是外出打工。然而,由于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本地的水果、水稻、甘蔗产业陷入了发展困境,群众外出务工的收入也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之下,作为一名政协人,我们必须立足岗位,认真开展调研,为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思路,以突破当前的困局。

三是深入开展“乡村振兴 委员行动”。动员广大政协委员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工作,除了开展调研,提出产业发展思路外,我们还要号召委员在各自的岗位上,依据自已的特点助力乡村振兴,如领导干部做好企业的服务工作,帮助企业投产达产,以便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企业家委员要锐意创新,降低成本,提质增效,尽量解决更多的劳动就业岗位,同时,要聚焦农业产品,研发农产品加工产业,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提高农产品收益;农业农技方面的委员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助力提高农业产值,提高农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法治建设,以法治护航民族团结进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时代的民族工作,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切实践行依法治国的战略,必须将民族事务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推动民族工作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一是占领“制高点”,提高法治思维。我们要站在时代前沿和国家安全的高度认识民族事务治理规律与特点,要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善于总结当代中外民族事务治理的经验和教训,做到知古鉴今、晓外洞内、精准施策。我们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依法治理,不断完善民族工作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民族事务治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是聚焦“着力点”,加强民主监督。我们的着力点应该在几个方面:第一,做法治宣传者。我们要通过政协联系界别群众的优势,加强对各民族公民的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对法律的信仰,自觉按法律办事。积极引导各民族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牢固树立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公民意识。第二,做法治模范。作为领导干部,应带头崇尚法治、敬畏法律,自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第三,监督执法。要通过政协的民主监督推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

三是把握“关键点”,化解民族矛盾。要严格执行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原则规定,要树立“各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的法律信仰,做到“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的原则,依法处理各民族群众在交往交流中产生的矛盾,提高中华民族意识,营造全民信法守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作者系象州县政协副主席)

 
 
编辑: 叶梦莹
 
 
 
 
 
绿水青山的“生态答卷”与“民生答案...
绿水青山的“生态答卷”与“民生答案...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广西“清廉传家 廉润八桂”主题示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