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来宾中考成绩7月12日9时起可查 “政校企”联动架起青春“就业桥” 心理辅导进社区 学会巧解“矛盾结” 江西师生跨越千里到象州进行“文化探亲” 柳梧铁路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诚信之星”兰培文: 千年壮锦织就诚信经纬 向新 向智 向强
 
 
以极限思维应对极端天气
作者:全 祥    来源:来宾网-来宾日报    时间:2024-07-07

近期,广东、广西、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出现持续大范围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暴雨天气强度之大、概率之罕见,可以从一系列“历史极值”数据印证:6月20日,广西桂林出现1936年以来有实测记录的第一大洪水;6月30日至7月2日,湖南省平江县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雨量最多的汛情……

极端天气、极端强降雨,“极端”一词反复出现,提醒各地必须树牢应对极端天气的极限思维。“极端”往往意味着达到极限值,甚至超过已有的极限标准,是人们对未知风险的一种警觉。这也意味着,要有面对复杂情况、危险情况的极致应对,全力以赴做好准备工作,最大限度落实防范措施。在防汛救灾上,必须树牢极限思维,把隐患、风险想得更严重一些,把预防工作做得再周密一些,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风险的不确定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极限思维是一种强烈的危机感、使命感,也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宝贵经验,正是因为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近年来我们才打赢了一个又一个有准备之仗。“宁防十次空,不放一次松”,是对灾害的清醒认识;不抱幻想、不存侥幸,是积极应对汛情行之有效的防御方法,也是人类社会历经了无数次灾难之后,总结的沉痛而又宝贵的经验。在防汛救灾这件天大的事面前,各地各部门必须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的态度,将预防工作想在前头、做在前头,切实把防线筑牢、底线守牢,才能最大限度守护江河安澜、人民安宁。

当前,我们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更猛烈的暴雨、更稀遇的洪水随时可能发生。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雨情水情汛情,我们决不能盲目乐观、麻痹大意、心存侥幸,要对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有充分的预见和准备,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未雨绸缪的忧患。要用“显微镜”来发现风险,把问题想得更细一些;用“放大镜”来评估后果,把危害想得更严重一些,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编辑: 刘新勇
 
 
 
 
 
绿水青山的“生态答卷”与“民生答案...
绿水青山的“生态答卷”与“民生答案...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广西“清廉传家 廉润八桂”主题示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