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张椅子、一方小桌、一把遮阳伞,便构成一个消费微场景——这就是“商业外摆”的雏形。入夜,万家灯火与天际线交织,街头巷尾升腾的“烟火气”正成为城市新风景。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关键是打造新场景。外摆经营对商户来说,可以招揽更多顾客到店消费,更好拓展经营空间,有效展示商品,增加营业收入;对消费者来说,可以享受“店外空间”轻松愉悦的体验感,感受城市多元消费业态。外摆经济是城市生机与活力的生动呈现,既为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和消费选择,又能满足多层次多元化就业需求。然而,外摆经济在促进城市经济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占道设摊、乱丢垃圾,阻碍交通和油烟、噪音、污染等问题成为扰民痛点,陷入民生投诉热点。如何让“烟火气”不变成“呛人气”,考验治理绣花功。 科学布局,规范摆摊。秉持“以人为本、激发消费、合理布局、有序监管”原则,深入调研与广泛听取民意,科学划分外摆经营区域为开放区、控制区、禁止区。开放区为重点商圈、步行街和特色街区,控制区为符合设置条件的沿街门店及早市、夜市、早餐摊点等,禁止区为医院、校园周边等区域,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平衡城市管理与民生需求。 加强监管,做好服务。坚决依法依规查处被投诉的严重影响交通出行、城市市容市貌、公共安全的行为,让外摆经营活动尽量不扰民、少扰民,推动实现市民需求、商户经营、游客体验、市容环境、交通畅通的多赢。同时,要积极主动为商户提供经营指导和服务,引导摊户和商家采取“摊前自律、门前自管”原则,做到人走、摊清、地净,共同维护辖区干净整洁、文明有序。 小地摊连着大民生。只有把“堵”的痛点变成“疏”的亮点,才能让每一盏外摆小灯,既照亮商户的饭碗,也点亮城市的脸面。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用精细治理呵护这份烟火,让每一个外摆摊位都成为展示城市魅力的窗口,把“流量”变“留量”,把“人气”变“景气”,为高质量发展添一把旺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