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来宾中考成绩7月12日9时起可查 “政校企”联动架起青春“就业桥” 心理辅导进社区 学会巧解“矛盾结” 江西师生跨越千里到象州进行“文化探亲” 柳梧铁路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诚信之星”兰培文: 千年壮锦织就诚信经纬 向新 向智 向强
 
 
忻城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扫描
作者:潘显高    来源:    时间:2021-06-16


在忻城县广大农村,道路四通八达,平坦开阔;随处可见的桑田,偶有农友忙着采摘桑叶;村前村后凉亭前,村民互相打趣……

这一幅幅美好和谐的画面背后,是忻城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渐显成效的缩影。现如今,在忻城大地,一个个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的宜居新村逐渐成形。

桑蚕产业激活致富路

忻城县桑园种植面积达25.86万亩,位居广西第二、来宾市首位。自忻城县成功在红渡镇六纳村和古蓬镇上浪村建立两个标准化桑蚕培育示范基地后,忻城县发展桑蚕产业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不断完善,有效助推桑蚕产业发展。硬件上,不仅建设了标准化蚕房,还配备自动化养蚕设备,将个体分散饲养为主的传统产业模式,引领转型为标准化、现代化工厂式饲养模式。软件上,引进广西桑蚕龙头企业——时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桑蚕研究高校——河池学院的校企合作成果,开发“智慧蚕业云”平台,以“互联网+云”远程监测跟踪技术指导蚕农标准化饲养,实时在线帮助农户解决桑蚕种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六纳和上浪模式的相继成熟,忻城蚕农养蚕效率明显提升。“以前养蚕收成基本靠运气,如今有基地的指导,效益大大提高,投入100多块钱,蚕茧能卖1500块钱以上。”谈及桑蚕业这几年的变化,红渡镇六纳村村民蓝利香乐得合不拢嘴。

此外,在建的三江口忻城茧丝绸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即将建成投产,投产后,年耗茧10万吨,可实现产值上百亿元,吸纳工人15000人,带动逾15万人从事蚕茧养殖业。

养牛产业利益多元化

聚合中国南方规模最大的肉牛全产业链项目的“南方牛都”在忻城已然成型。截至目前,“南方牛都”肉牛全产业链项目为该县提供直接就业岗位14750个,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及“一个合作社,全村奔小康”目标,受益人口147610人。

“南方牛都”肉牛全产业链项目思练镇练江基地去年12月底竣工,占地18万平方米,年养殖肉牛15000头。同样位于思练镇的中国南方牛羊交易中心和中投牧业屠宰冷链加工配送中心,也将分别于今年6月底和8月底竣工。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有望成为中国南方规模最大的肉牛全产业链项目,新增年产值42.88亿元,年创利税5.516亿元。

“南方牛都”项目的投建,极大巩固忻城县脱贫摘帽成果。“南方牛都”项目开发运营方忻城县中投牧业有限公司(简称“中投牧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忻城县属南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太阳辐射强,适合种植牧草、青贮玉米、蛋白桑,肉牛饲料充足。同时,该县属于蔗区,丰富的甘蔗尾叶等废弃物可作为饲料利用。据测算,忻城县每年产生4万-5万吨废弃秸秆(甘蔗叶和桑树枝),完全可以再次利用,用于补充每年11月到次年4月粗饲料的缺口。中投牧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投牧业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经营模式,创新利益链接机制,通过产业化订单、农资团购、科技培训、品牌共享等多元化利益链接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多元产业奏响振兴曲

5月28日,忻城县陆基集装箱循环水生态养殖产业园投产仪式在思练镇桥头村举行,标志着忻城陆基集装箱循环水生态养殖产业园第一期项目投产。该县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的生态经济体系”,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迈出坚实一步。

据了解,忻城陆基集装箱循环水生态养殖产业园第一期项目估算总投资4.5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产品产值10亿元以上,年总产值30亿元以上,可提供1500个就业岗位。

此外,忻城县还结合实际,在多种传统与特色产业上做足文章,目前已发展澳湖羊、黑山羊、糯玉米、百香果、生猪等种养产业,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深挖产业可持续发展,将各个产业打造成“种养+加工+销售”的多元化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促进多元产业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 兰秋妮
 
 
 
 
 
绿水青山的“生态答卷”与“民生答案...
绿水青山的“生态答卷”与“民生答案...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广西“清廉传家 廉润八桂”主题示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