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来宾中考成绩7月12日9时起可查 “政校企”联动架起青春“就业桥” 心理辅导进社区 学会巧解“矛盾结” 江西师生跨越千里到象州进行“文化探亲” 柳梧铁路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诚信之星”兰培文: 千年壮锦织就诚信经纬 向新 向智 向强
 
 
民俗文化激活文旅新生态

——合山市龙王民族民俗文化展示活动观察

作者:覃丽丽 罗姗姗 周曼妮    来源:来宾网-来宾日报    时间:2025-05-06


原生态的龙王壮族婚嫁习俗展示令人沉醉。(韦雅丽 摄)

趣味摸鱼活动现场。(韦雅丽 摄)

刀锋上腾跃的瑶族绝技与壮族哭嫁歌的悠扬旋律交织,百年清泉与八地山歌碰撞出文旅新火花……5月4日至5日,合山市北泗镇六龙村龙王屯迎来文化盛宴——龙王民族民俗文化文化展示活动。龙王壮族婚嫁展演、上刀山下火海、山歌擂台赛等十大特色民俗项目轮番上演,既激活传统民俗新活力,又通过文旅融合引来八方游客沉浸体验,带动乡村振兴发展。

非遗活化:村屯仪式升维为文化IP

龙王屯的民俗活动承载着600余年的厚重历史。明初覃氏先祖迁居至此,将尚武传统与壮族婚俗深度融合,形成了以“哭嫁歌”“龙王武术”为核心的非遗体系。2014年,龙王壮族婚嫁习俗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15道传统礼仪成为壮族婚俗的“活化石”。

在文化展示活动中,村民韦妮娟身着传统服饰演绎哭嫁场景,婉转的歌声让游客“触摸到时光的温度”。“以前只在长辈口中听过哭嫁,今天亲眼看到新娘对歌、抹泪,才懂其中情义。”一名现场游客感慨道。紧接着,游客们手持手机加入迎亲队伍,从“旁观者”变身“参与者”,实现文化传承的“双向奔赴”。

此次活动以“非遗走亲”模式打破地域界限,特邀金秀瑶族自治县古占瑶寨山子瑶度戒非遗传承人李东风展演赤脚攀刀梯、踏火而行的绝技。当传承人踏过烧红的炭池时,围观游客的惊呼声此起彼伏。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数十名游客赤脚体验“过火海”,直呼“又痛又爽”。“这种原生态技艺,比舞台表演震撼十倍!”游客蒙荣昆体验后连连称赞。

2025年合山市龙王民族民俗文化展示活动启动仪式上,村民进行狮子武术表演。(韦雅丽 摄)

产业联动: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经济

在合山工业反哺农业战略引领下,六龙村创新“美食+农事体验”模式,激活乡村经济。

活动首日,长桌自助粥区人气爆棚:七米长桌上,玉米粥、白粥搭配黄豆焖鱼仔、芋檬酸、空心菜梗酸等十余种农家小菜琳琅满目,引得游客争相“打卡”拍照。

“这些小菜都是自家种的,4号中午仅1个小时就卖出了150多碗!”龙王清泉农家乐负责人谭宁宁高兴地说,活动期间收入突破2万元。

农文旅深度融合催生多元业态。六龙村以龙王清泉山3A级乡村旅游区为载体,巧妙整合农耕体验、民俗展演、亲子研学等资源,形成独特的农文旅融合业态。游客既能在长桌宴感受壮乡风味,又可卷起裤腿参与捉鸡寻蛋等农事体验,还能走进家风家教宣传教育基地感受家风新韵。2023年,六龙村凭借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获评“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农文旅年收入约15万元,实现乡村经济与文化传承“双赢”,让乡村资源焕发蓬勃生机。

全域赋能:从单点突破到文旅生态构建

合山市龙王民族民俗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是合山市文旅融合发展的缩影,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合山市统筹谋划,以文化为纽带,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创新探索“非遗+旅游”“工业+文旅”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通过打造“村BA”“村舞”“村晚”三大IP,构建三级文化服务网络,推出春季民族民俗文化展演、夏季矿山公园研学游、秋季登山挑战赛、冬季跨年篝火音乐会等四季文旅产品,构建起多层次文旅生态;将百年煤矿遗址转化为工业研学基地,开发井下采煤体验、矿山博物馆展示等文旅项目,让“黑色记忆”变身“绿色动能”;通过“短视频引流+直播转化+数字衍生”模式,利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推广民俗文化,以数字技术赋能打造“云旅游”体验场景,实现文化流量向消费动能的转化。

“我们要让民俗文化不止于舞台,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永动机。”合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农大治表示,全域性布局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合山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11.9%,旅游消费同比增长15.4%,成功实现从“资源枯竭型城市”到“文旅新城”的转型。

非遗传承人踏过烧红的炭池,展示“下火海”绝技。(韦雅丽 摄)

 
 
编辑: 陈晨
 
 
 
 
 
绿水青山的“生态答卷”与“民生答案...
绿水青山的“生态答卷”与“民生答案...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广西“清廉传家 廉润八桂”主题示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