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三届武宣县委巡察工作开展以来,武宣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巡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紧盯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基层“微腐败”问题,深挖乡村振兴政策落实、集体资产管理、惠民政策落实等领域的制度性漏洞,推动巡察监督向基层延伸、向民生聚焦。通过压实整改责任、强化日常监督、深化成果运用,切实打通巡察监督“最后一公里”,确保巡察整改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持续提升村级基层治理质效,让巡察成果真正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整治基层“微腐败” 群众利益无小事,基层“微腐败”直接侵害群众切身利益,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武宣县委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巡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深入查找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了更好地倾听群众呼声,武宣县不断创新巡察方式方法,将巡察工作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开通“码上巡”,结合县纪委监委的片区化管理,开展“巡察+信访”“巡察+网格”等活动,广泛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 “现在村里每一分钱花在哪儿都清清楚楚,大伙儿心里亮堂!”武宣镇陈家岭村村民陈大叔指着村务公开栏感慨道。 在惠民政策落实方面,武宣县建立了惠民资金“阳光监管”平台,将各项惠民资金的发放对象、发放标准、发放金额等信息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推动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比对,要求乡镇每月核查补贴对象生存状态,确保惠民资金发放精准无误。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的规范化水平。 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武宣县纪委监委结合巡察反馈情况,开展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专项整治,督促健全产权明晰、监督到位的管理体制,有效堵塞监管漏洞。同时,通过“办组联系”机制,巡察办与巡察组加强会商研判,确保问题线索查深查透。截至目前,发现涉及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问题98条,移交问题线索3条,立案3人。 压实整改责任,构建全链条监督闭环 巡察发现问题是起点,推动问题整改才是关键。武宣县通过压实责任、日常监督、统筹督促等方式,确保巡察整改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持续创新推行“两会一报告”机制,每轮巡察结束后,县委巡察办梳理共性问题,形成清单报告县党政“一把手”,并召开被巡察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约谈会和全县共性问题通报会,确保整改责任层层压实。截至目前,十三届武宣县委已完成对218个党组织的巡察,巡察覆盖率为95.6%,向县党政“一把手”送达报告书7份,向其他县领导制发抄告单52份,累计发现问题2375条,整改完成率达97%。 为确保整改实效,武宣县建立“巡前统筹协调—巡中加强配合—巡后共审复盘”的联动模式。巡察办成立联系指导督导组,每周动态掌握巡察进度,会同纪检监察室对问题线索进行会商研判,并在巡后组织“复盘”会议,对整改情况进行督查督办。例如,在巡察整改“回头看”中,发现某单位整改措施流于形式,县委立即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问责,推动问题彻底整改。同时,建立巡察整改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三清单”制度,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做到整改一个、销号一个。 深化成果运用,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巡察整改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建章立制、促进长效治理。武宣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着力把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将巡察整改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形成“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的良好局面。 在基层治理方面,武宣县创新推行“禾坪议事”“榕树议事”等民主协商机制,将巡察发现的问题纳入议事范围,由人大代表、村民代表等共同商议解决方案。此外,还依托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推动解决道路建设、供水改造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清廉建设方面,武宣县将巡察整改与清廉单元创建相结合,打造“清廉机关”“清廉乡村”等示范点,推动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村级财务公开等制度,筑牢基层廉政防线。同时,深挖本地廉洁文化资源,构建“1+1+4”廉洁文化教育基地集群,营造崇廉尚洁的社会氛围。 “巡察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剑,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纽带。我们通过精准发现问题、压实整改责任、深化成果运用,推动巡察工作从‘发现问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从‘治标’向‘治本’深化,着力提升基层治理质效。”武宣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巡察整改为抓手,聚焦群众关切,强化制度约束,为加快建设“三城三区”和东融先导县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供坚强保障,让巡察利剑的锋芒更加闪耀,让民生福祉的成色更加饱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