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武宣县以“非遗正青春”为主题,在桐岭镇和律村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主题宣传展示活动。活动通过动态展演、深度体验与场景创新,成功推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探索了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文化路径。 活动以傣族舞蹈的韵律之美拉开序幕,表演者身着彩裙,以柔美身姿和灵动舞步,生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紧接着,龙鱼舞团队手持竹编彩绘的鱼形道具,通过“鱼群溯游”“腾跃龙门”等情节,生动演绎了壮乡祈福文化的深厚底蕴。武宣山歌传承人创新改编传统曲调,将武宣非遗、生态保护、乡村新风等时代议题巧妙融入即兴唱词,让传统旋律焕发出青春活力。“我们的队伍里有老人、中年人和学生。我们正努力将这个非遗项目申报为市级非遗,传承好这份文化瑰宝。”武宣县鱼龙舞县级非遗传承人韦威荡满怀信心地说道。 活动现场的非遗体验专区,成为拉近群众与青少年距离、探索传统文化的“第二课堂”。在红糟酸制作展台前,授课老师揭秘古法发酵的奥秘,观众可亲手调配红曲、姜酸与酸菜的比例,并封存在专属罐子中。蓝靛染布体验区草木清香四溢,小朋友们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扎结技法,通过浸染与氧化,见证素布渐变出星空般的纹理。剪纸艺术展台则陈列着各乡镇的特色文化作品,让人感受到传统技艺的当代转化。“我比较喜欢吃红糟酸,里面的姜和菜梗都非常好吃。”刚体验完红糟酸制作的李媚开心地说道。 此次活动的创新实践,不仅展现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无限可能,还通过体验式传播和场景化运营,构建了“非遗传承—文化认同—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武宣样本”。(蔡泽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