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黄茆镇尚文村的大果枇杷种植基地里却是一幅热闹景象:种植大户莫太光一边示范剪枝技巧,一边掰着手指头给乡亲们说起“立体种养经”:“林下养鸡,粪便肥果,虫害少了、果子更甜、钱包更鼓,这是生态循环的‘金钥匙’!” 同一时间,玉村灵口泉边的柳树下,20多张红板凳座无虚席,志愿者黄金翠摇着蒲扇,与乡亲们细算“文明积分账”:“三婶上个月参加了4次志愿服务活动,积分够兑换两桶洗衣液了!” 近年来,黄茆镇探索构建了一条“三级联动”宣讲体系、打造“立体课堂”的生动路径,通过多元力量的深度整合与创新场景的持续打造,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真正在阡陌田畴间“声”入人心,“飞”入寻常百姓家中。 “头雁”领航,干部讲给党员听。“乡村振兴不能‘等靠要’,咱们党员要带头干!”在大浪村党群服务中心,黄茆镇党委书记廖海山结合本地“糖料蔗水肥一体化”建设案例,为基层党员进行宣讲。据悉,该镇建立领导干部挂点包村制度,13名镇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到8个行政村开展示范宣讲,并组建“核心宣讲团”,开设乡村振兴政策解读、《民法典》案例说等6个标准化宣讲课程。 滴灌育苗,能人带领村民干。“粘虫幼虫会咬食蔗叶,可用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敌百虫、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杀灭。”在新贵村“双高”基地里,黄茆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覃阳州开展糖料蔗病虫害防治主题宣讲。针对群众差异化需求,该镇创新推出“点单式”宣讲服务,精选18名农技专家、致富带头人组建宣讲小分队,通过“群众点单—乡镇派单—分队接单”模式,累计开展靶向宣讲26场次。 乡音述情,“百姓名嘴”传党音。夜幕降临,黄茆村委文艺舞台前人头攒动,“百姓名嘴”宣讲队成员陈柳云与搭档表演节目《快板说唱移风易俗》,赢得满堂喝彩。该镇依托先进模范、农村党员、村级“五老”等群体成立了“百姓名嘴”宣讲队,利用“夜话小广场”“文艺大展演”“祠堂讲堂”“田间课堂”等特色场景,开展文艺宣讲、乡音宣讲等特色宣讲30余场,覆盖群众2000余人次。(李婕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