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强、接触面广,却长期处于治理边缘的特点,武宣县坚持党建引领,通过“三抓”聚合力、“三环”优处置、“三励”增动能的全链条机制,引导300余名外卖骑手、快递员、代驾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化身“网格探头”,实现从社会治理的“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伙伴”,将新就业群体的“职业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拓宽基层治理“信息源”、激活社会治理“末梢神经”,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提供了生动实践。 “三抓”聚合力 以组织引领筑牢共治基础 武宣县将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动能,通过“三级联动、跨域协同、企业协同”等形式,为新就业群体参与治理搭建“主心骨”。 建强联动体系,压实属地责任。构建“县委社会工作部—乡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三级联动体系,明确各级党组织核心职责,将任务细化到岗、责任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 完善跨域机制,凝聚部门合力。积极联合市场监管、住建、交通运输等8个核心职能部门及N个协作单位,建立“8+N”跨域协同治理机制,依据各自职能,明确问题处置责任主体与路径,破解“谁来管”“怎么管”等难题,织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动网络。 强化企业动员,筑牢源头支撑。明确联合行业主管部门要深入企业站点,与法人、负责人面对面沟通,阐释参与治理的价值意义,推动企业支持员工加入“网格探头”队伍,并将参与情况纳入员工考核内容,保障队伍的稳定性、积极性。 “三环”优处置 以机制创新提升治理效能 武宣县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即时发现、高效处置、闭环反馈”的全流程机制,让“网格探头”的治理价值落地见效。 “随手拍”拓宽问题发现渠道。凭借新就业群体穿梭城乡的职业优势,创新“随手拍+定位”隐患直报机制,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实现问题“秒上报”,已累计报送道路设施损坏、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142件,成为基层治理的“移动眼线”。 “马上办”加快问题处置节奏。依托“8+N”跨域协同治理机制,由县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对问题分类分流处理,安排专人对接职能部门或乡镇,推动问题快速响应、高效处置,已解决食品安全、市政设施维护等群众关切问题50余件。 “全流程”确保处置落地生根。推行“问题上报—分类处置—结果反馈”闭环跟踪机制,针对复杂问题联合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代表在线”App启动督办程序,所有结果均在联络群公开公示,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让新就业群体切身感受参与实效。 “三励”增动能 以多维激励构建长效生态 武宣县通过“政治引领、生活关爱、精神激励”等举措,让新就业群体在参与治理中增强认同感、归属感,激发他们参与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 强化政治激励,增强认同感。按照“将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的原则,积极畅通入党通道,已有4名优秀骑手递交入党申请书且获优先推荐。拓宽政治参与渠道,推荐政治素质好、贡献突出的优秀分子作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提高政治地位与社会认同。 做实生活激励,提升归属感。依托27个暖“新”驿站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救护等“理论+实训”培训班8期,覆盖300余人次;建立“月评比+绩效加分”考核制度,对表现突出者颁发“五事共治合伙人”等荣誉,推动企业落实绩效奖励,让新就业群体生活上有保障。 注重精神激励,扩大影响力。选树先进标杆,对在隐患报送、应急响应、志愿服务等方面表现优异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宣传;打造“网格探头”品牌,通过举办经验交流会、专题报道传播治理故事,累计收到建言26条、采纳16条,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治理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