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兴宾区早稻迎来丰收。金黄的稻田里,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收割稻谷,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笔者走进兴宾区陶邓镇大邓村稻田间,千亩稻田翻涌着金色波浪,收割机轰鸣驶过,喷涌出饱满的稻粒。村民正忙着将收获的稻谷装袋,准备运往晾晒场晾晒。 今年春耕期间,面对持续干旱情况,陶邓镇推行“政府调水+村级统筹+农户自筹”模式,多方协调相关部门引水入田,使全镇1.8万亩早稻喝上“续命水”。此外,该镇还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普及种植技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灌溉条件,有力保障水稻丰收。 “在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村3600多亩早稻顺利完成播种。”陶邓镇大邓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邓少华介绍,“我们这个片区的水稻,预计亩产湿谷达到1000~1100斤,干谷达到800斤。” 今年以来,兴宾区通过科学调度桂中治旱工程水源、启用抗旱井等举措,使33.49万亩早稻顺利渡过旱期,预计总产量16.74万吨。下一步,兴宾区将紧盯“双抢”关键节点,压实粮食安全责任,持续做好气象预警,指导农户合理安排收割、晾晒及灌溉时间,确保早稻颗粒归仓、晚稻适期栽插,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黄 洪 覃方丽 覃丽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