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龙岩村,百亩蓝莓如碧海翻波。多年前杂草丛生的荒地,如今跃升为年产值1540万元的“聚宝盆”。这场蜕变的重要推动者,正是再度留任的驻村第一书记——韦威螽。他用“一颗蓝莓一颗心”的坚守,书写了强村富民的振兴答卷。 韦威螽是兴宾区凤凰镇龙岩村驻村第一书记,自2021年参加驻村工作以来,他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心倾听民声,用汗水浇灌产业,以实干和智慧在基层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鲜活答卷。凭借突出表现,2025年7月,韦威螽获评2023—2024年度全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2023年4月,韦威螽到龙岩村驻村时,面对的是产业模式单一、经济效益不高、青壮年流失、土地面临撂荒的困境。“土地不能闲,乡亲们的腰包更不能瘪”这个念头像种子一样迅速在他心里扎根。作为兴宾区农业农村局派出的驻村干部,他第一时间带着调研情况回单位汇报,揣着初步构想,踏上了为龙岩村寻找产业突破口的“突围之路”。 经过多方调研和科学论证,结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蓝莓种植——这个既契合当地自然条件,又能带动长效增收的产业,被锁定为转型方向。然而,蓝图虽美,落地维艰。“土地流转”“企业合作”这些新词,在习惯了传统耕作的村民心中激起的更多是疑虑:“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交给别人?靠谱吗?” 韦威螽明白,赢得信任是破冰的关键。他带领村“两委”干部,白天钻进田间地头调研划地,晚上扎进农户家中唠家常,一遍遍耐心地向村民拆解“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土地流转有稳定的租金拿,到基地务工有工资领,村集体还能年年分红,这是多方共赢!”他的真诚焐热了民心,短短一个星期,涉及87户农户的280亩土地流转协议顺利签订完成,创造了令人称道的“龙岩速度”。 2024年6月,蓝莓首期基地破土动工。从那时起,基地成了韦威螽的“第二办公室”。他既是协调用地、水电、土地流转的“服务员”,也是监督现场施工的“监工员”,甚至跟着工人一起搭棚、栽苗、学管护。“韦书记不光帮我们扫清了所有障碍,还参与到基地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这份实干劲头,让我们打心底里佩服。”蓝莓基地负责人宋威成说。 2024年年底,大棚里的蓝莓熟了,饱满的果实缀满枝头,像一串串浓缩了阳光的蓝宝石,点亮了龙岩村的冬天,也照亮了村民们的笑脸。“我家把2.6亩土地租给蓝莓基地,每年能稳稳当当拿到2000多元租金,再加上我在基地务工,一天有120元的工钱,到摘果季节一天能挣200~300元。现在务工离家近又能照顾老人和小孩。”龙岩村村民樊荣梅算起“增收账”,眼角眉梢都是藏不住的满足。 如今,龙岩村的蓝莓产业已从首期的155亩扩展至二期的245亩,带动103户农户(含2户脱贫户)参与土地流转,年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万元,户均年增收6500元。 今年5月,新一轮驻村工作队轮换启动,韦威螽的驻村任期将满,面对组织的安排和家人的期盼,他思虑再三还是选择了留任。“蓝莓二期基地刚起步,新引进的蔬菜企业也快落地了,这时候走,对不起这片土地和信任我的乡亲。”韦威螽说,他的心中,已为龙岩村描绘了更广阔的蓝图:“隔壁长福村是全国生态文化旅游村,我们要借助这个优势,将蓝莓产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引来更多企业,让大家的‘产业饭’越吃越香,日子越过越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