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近年来,来宾市林业系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三绿”并举、“四库”联动,以林长制为抓手,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性成效。 坚实基础:四大优势成效显 来宾市林业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守“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理念,持续深挖、发展资源、政策、产业、营商四大优势,取得良好成效。 资源优势——全市林地面积1259万亩,森林覆盖率50.06%,森林蓄积量5100万立方米;“十四五”期间,采伐限额年均429万立方米。 政策优势——印发《来宾市推进新时代林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此统领相关工作;兴宾区、象州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分别被列为林木采伐管理及林权确权登记、林业金融创新、产业促农增收专项改革试点,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注入新活力。 产业优势——市委、市政府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出台《来宾市林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保障资源、能耗等要素。截至目前,“来宾木材贷”为市场主体降低融资成本超1.1亿元,极大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营商优势——优化营商环境,成立林产行业党委,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林木采伐审批时限从10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推行用林地审批“全流程网办”,并试点并联审批。2024年以来,我市“告知承诺制”采伐办证量居全区首位,累计为群众节约成本超1000万元。 多措并举:夯实根基促发展 一直以来,来宾市林业系统通过营造“两个生态”、强化“一项机制”等举措,有效筑牢林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在营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方面,全市林业系统坚持“增绿”的发展思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湿全方面管护。“十四五”期间,我市完成植树造林162.18万亩,森林抚育488万亩,油茶种植11.76万亩,珍贵树种种植2.16万亩。其中,金秀银杉公园获得“广西生态文化示范基地”称号,兴宾三利湖、合山洛灵湖国家湿地公园入选广西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优秀案例。 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方面,市林业局打造“万绿丛中党旗红”党建品牌,将“两个机关”(模范机关、清廉机关)建设融入林业改革发展。2024年,该局获评来宾市创建模范机关示范单位,清廉机关建设经验在全市会议作典型发言,“风清林净生态美”清廉品牌申报市级清廉机关单元。同时,该局以榜样为引领,学习、弘扬、践行“塞罕坝精神”,锻造干部职工迎难而上、甘于奉献、勇担重任的作风。2023年以来,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其中个人获得国家级荣誉2人次、自治区级荣誉10人次、市级荣誉9人次,集体获国家级荣誉1项、自治区级荣誉6项、市级荣誉3项。 在强化以林长制实现“林长治”长效机制方面,市林业局健全架构体系,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机制,构建党委领导、党政同责的森林生态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在全区率先联合纪检、组织等部门推行林长履职政治监督机制,通过“一令、一函、一单、一书”的精准管理,实现涉林问题发现处置率100%;推动资源管理,以林长制政治监督推动“一集中三攻坚”行动,2024年全市森林资源管理实现“两个下降”和“三个不发生”,即森林督查发现违法破坏森林资源图斑数量下降79%、国家级自然保护地违法图斑下降50%,不发生重大涉林涉草案件、重大森林火灾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 品牌引领:林业迈上新台阶 “天下来宾·万众瞩‘木’”招商活动连续三年成功举办,全市木材加工规上企业总数达261家,规上产值突破200亿元大关;已建成3个自治区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形成“以木材资源为基础、人造板产业为支柱、向精深加工发展”的产业格局;累计培育7家自治区级林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一批知名企业形成规模发展…… 近年来,来宾市通过聚力招商引资、优化园区建设、培育龙头企业等方式,强化品牌引领,并转化为资源优势,促使林业产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在这张“成绩单”的加持下,多项改革成果获在相关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实施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推行复合经营模式,在2023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入选广西益元香花油茶新品种中试基地、维都林场油茶改造提升示范点两个现场参观点;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推行“国有林场+合作社+农户”模式,2023年全区相关现场会在来宾召开,并作典型发言;构建生态安全网格管理机制,承办2025年全区林业相关推进会并作典型发言;扎实推进林长制改革,在2024年全区林业工作会议作典型发言,合山市获评国家林长激励表扬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