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时,第一根白发爬上他的鬓角,他累计救治危重患者1000余人次;他完成肝胆手术2000余例,并带领团队攻克多项肝胆医学难题。如今,这满鬓的白发,正是来宾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黄尚辉最无声的勋章。 在市人民医院,凡是被送到肝胆外科做手术的病人,大都是挂了“红牌”的危重病号,他们生死未卜,因此往往会情绪沮丧。但是,如果是遇到肝胆外科主任黄尚辉,他们心底的愁云就会消散。这既源于他精湛的医术,也源于他的人格魅力。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今年41岁的黄尚辉,两鬓已如霜似雪,十五年来,在临床一线奋战了5000多个日夜,在肝胆外科干出了优异成绩。 “病由身起,忧由心生;医者,当身心同治。”黄尚辉常以此自省并教导自己带领的团队。 2017年7月,在来宾工作的外籍小伙突发急腹症入院,诊断结果令人心惊:原发性巨大肝癌破裂出血,肿瘤直径达10厘米,命悬一线。未婚妻得知消息,当场泣不成声。 “我们刚刚商量了一下……”外籍小伙的未婚妻突然提出一个想法,“我们想转到上级医院试试,不知是否可行?” 黄尚辉立刻耐心解释:“肿瘤已经破裂,腹腔积血近1000毫升,引发了急性腹膜炎和休克。情况太危急,路上颠簸风险极高,必须立刻手术!”他语气坚定,目光恳切,“如果你们相信我,我一定尽最大努力!” 经过耐心的沟通后,最终赢得了患者家属的信任。随后,急诊手术争分夺秒,巨大的肿瘤被成功切除。这名外籍小伙康复后,不仅结婚生子开启了新生活,更令人欣慰的是,逢年过节他总不忘给黄尚辉发来问候信息。 推开黄尚辉办公室的门,最显眼的不是办公桌,而是沙发上那床叠得整齐的被子。这方寸之地,就是他的“战地休息室”。 “来肝胆外科做手术的,基本都是危重患者。”这一句简单的话语间,却透着沉甸甸的分量。这意味着他随时待命,深夜抢救也是常有的事,而沙发上的那床被子,就无声诉说着一位外科医生与时间和病魔的较量。 黄尚辉对待每一位病人都认真负责,帮助他们与病魔搏斗。2024年初,肝癌中晚期的黄先生拿着CT片,心情忐忑地找到肝胆外科黄尚辉医生。 接过CT仔细观察后,黄尚辉心头一沉:肿瘤长在肝脏最要命的中央位置,紧贴大血管,更糟的是,癌栓像危险的“定时炸弹”一样长进了下腔静脉里。“现在没法手术。”听到这句话,黄先生瞬间被绝望吞没。 黄尚辉耐心安慰,鼓励患者,为其量身打造了一套“转化治疗”方案,目标是把“不能开刀”变成“能开刀”。四个月后,奇迹初现:肿瘤标志物正常了!肿瘤缩小了!最关键的,那根危险的癌栓也萎缩变硬了!手术时机已经成熟。 随后,黄尚辉立刻召集胸心血管外科、肿瘤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大家一致点头:时机到了! 然而,手术涉及肝后下腔静脉切开取癌栓,风险极高,需术中超声实时监控癌栓情况,并做好肝上、下下腔静脉阻断,以减少癌栓脱落和大出血风险。 2024年4月,在获得患者及家属对手术风险的知情同意与信任后,黄尚辉带领团队,成功为患者实施了肝癌及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术,彻底清除了病根。手术后,患者多次复查显示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结果均正常。 多年来,黄尚辉有个铁打的规矩:如果第二天要上手术台,就算下班回到家,他也要反复推敲每个环节,并复盘之前成功的案例。 作为科室主任,黄尚辉深知“独木难成林”。他制定了“阶梯式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出4名技术骨干,多次组织青年医师赴国内顶尖医院进修,并积极引入“经皮肝胆管穿刺造瘘碎石取石术”“术中实时超声导航”“肝脏肿瘤微波消融术”“荧光显影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TIPS术”等前沿技术。 2021年7月,他带领团队完成来宾市首例“全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填补了区域技术空白。截至目前,已完成包括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内的高难度胰腺手术50余例。疫情期间,他与团队保障了100余名肝胆急诊、限期手术患者的救治,实现“零延误”。 黄尚辉工作表现突出,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广泛赞誉,被患者亲切地称为肝胆外科的“守护神”。他带领的科室获评“2024年度来宾市人民医院先进科室”;他多次获评“来宾市人民医院先进工作者”;腹腔镜下解剖性S7+S8肝切除术手术视频在2023年广西中青年医师腹腔镜肝脏规范化手术视频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25年7月,他又荣获第二届“广西最美医务工作者”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