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来宾中考成绩7月12日9时起可查 “政校企”联动架起青春“就业桥” 心理辅导进社区 学会巧解“矛盾结” 江西师生跨越千里到象州进行“文化探亲” 柳梧铁路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诚信之星”兰培文: 千年壮锦织就诚信经纬 向新 向智 向强
 
 
一家四代六人从军:跨越82年的信仰传承
作者:吴清文    来源:来宾网-来宾日报    时间:2025-08-12

“‘我们打下江山,以后你们保江山。’这是父辈刘覃光利生前的嘱托。我大儿子和两个侄子都当兵,孙子也当了12年的兵。”1943年出生于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北五村的刘兆音,曾在西藏服役3年,后转到河北铁道兵部队。讲起家族6人从军的故事,得从刘兆音的父辈那一代说起。

父辈打江山 吾辈守江山

刘兆音回忆说,他的父亲刘覃光耀早年参加农会,斗地主、分田地,还曾带领民兵抗击土匪、守护运送战略物资的铁路线。为了躲避地主和土匪的打击报复,年幼的刘兆音常跟随父亲参加开荒劳作。父亲常教导他“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可命运无常,父亲33岁那年生病,竟被土匪收买的药人下毒,不幸离世。

1943年,他的叔父刘覃光利应征入伍,从此南征北战,参加过平津战役、淮海战役等解放战争,1950年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受伤回国治疗,1952年复员回到凤凰区(现兴宾区凤凰镇)工作。“大约9岁时,我时常看到叔父的手枪挂在床头,忍不住想伸手去摸那把枪,却被叔父及时喝止。他说,‘现在我们打下江山,以后你们保江山,有的是摸枪的机会。’”这句话,刘兆音记了一辈子。1952年6月,叔父刘覃光利因缺医少药不幸病逝。

父辈的嘱托如种子在心中扎根,刘兆音早已下定决心:要去当兵,保卫国家!1965年8月,他积极报名参军。入伍前,征兵的排长到他家走访时,生病在床的妈妈毅然决然地对儿子说:“一定要去当兵,有国才有我们的家。”

“这是舍小家,为大家。”刘兆音回想自己离家前看着生病的妈妈心里有些难受,但想起叔父的嘱托,心里又感欣慰:“去当兵,保卫祖国!我做到了。”

雪域埋忠骨 战友长眠筑路途

“新兵入伍,我们到北京郊区进行集训。”刘兆音指着一张老照片说,这是在北京的留影。集训结束后部队坐火车到青海西宁,再转乘汽车向西藏进发。刘兆音被分配到西藏铁五师8505部队69团,参与中尼公路修筑。“当时没有机械,战士吊着长绳,悬挂在峭壁,人工敲打炮眼。”对于半世纪前的事,刘兆音依然记得清楚,在悬崖峭壁,上不见峰顶,下不见谷底,深谷中还有湍急的水流声。因为是修路部队,他们常年在海拔5000米至6000米的区域作业,没有固定的营房,去到哪里就地住在哪里。

昆仑山、五道梁、唐古拉山,很多是常年不化的雪山,因缺氧、受冻、受伤,刘兆音很多战友长眠在了这条路上。负责看守仓库物资的刘兆音还记得,有一次大雪封山导致缺粮,一支15人的小队为了探寻运送物资的通道,半路被冰雪吞没,就再也没有回来。

1968年,刘兆音转到河北,参与备战铁路的修建工作,因表现突出,被评为“五好战士”。

军旅传四代 赤诚初心代代延

1969年退伍回到家乡后,刘兆音成了一名代课老师。但他从未忘记叔父的嘱托,常给晚辈们讲军旅故事,将“保江山”的信念悄悄种进孩子们心里。

这份传承在侄子刘立谋身上有了新的延续。“到了我这代,算是家里第三代当兵人。”刘立谋至今记得,1981年10月,正在上补习班的他被叔叔喊回家参加兵检。叔叔总说,当兵是家族的传统,第二代的任务已经完成,这杆“从军枪”该交给第三代了。刘立谋在深圳服役,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他所在部队在保卫特区安全的同时,也开展支援特区建设。“入伍后我跟几个弟弟说,我已经接过上一代的‘枪’,我们争取几兄弟都去当兵。”

1985年1月,刘立谋光荣退伍。在三代当兵人的感召和影响下,1995年,刘兆音的侄子刘立山应征入伍,并于1999年退伍,如今在柳州工作。1996年,刘兆音的大儿子刘奕佗入伍,服役五年后于2001年退伍,现在河北石家庄工作生活。

最让刘兆音倍感欣慰的是,他的侄孙刘洪汶也接过了接力棒。2012年,在广东见习的刘洪汶欣然报名参军,体检合格后成为家族第四代当兵人,那年他19岁。“小时候就经常听叔伯、叔公讲当兵的故事。当兵既是祖辈的嘱托,也是使命。”刘洪汶入伍后,进入37师红军师,接受了更多英雄事迹教育。2014年参加云南昭通地震救援时,看到老百姓夹道欢迎解放军,任务结束后老百姓又步行三四公里欢送部队的震撼场面,使他留在部队为人民服务的想法更加强烈。

回到部队后,刘洪汶刻苦训练,2018年参加特种集训获得第七名的好成绩,记个人三等功。2024年12月,服役了12年的刘洪汶退役,被安置到地方工作,出色完成了家族第四代从军使命。

从刘覃光利“打下江山要保江山”的嘱托,到刘洪汶12年军旅生涯的坚守,来宾刘氏一门四代6人的军装,串起的不仅是一个家族的传承,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那是“舍小家为大家”的抉择,是“有国才有家”的信念,是从“打江山”到“守江山”再到“建江山”的接力。如今,硝烟散尽,山河无恙,“保江山”的内涵早已从“守护疆土”延伸为“强国建设”。刘氏家族的“从军枪”会继续传下去,就像千万个中国家庭的信念一样,在时代的浪潮中,把对家国的赤诚写成代代相传的史诗。

 
 
编辑: 叶梦莹
 
 
 
 
 
锐意改革促发展 健康惠民有“医”靠...
守护“银发幸福” 绘就“民生暖色”...
办好“一本证” 解决“一类难”
勠力同心筑平安 法治护航促发展
农户“轻装”种田 沃野“智”焕新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