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来宾中考成绩7月12日9时起可查 “政校企”联动架起青春“就业桥” 心理辅导进社区 学会巧解“矛盾结” 江西师生跨越千里到象州进行“文化探亲” 柳梧铁路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诚信之星”兰培文: 千年壮锦织就诚信经纬 向新 向智 向强
 
 
办好“一本证” 解决“一类难”

——来宾市推进不动产登记改革破解历史难题观察

作者:樊荣华 谢仁凤 蓝 强    来源:来宾网-来宾日报    时间:2025-08-07

一本薄薄的不动产证,曾是来宾数万群众难以企及的心愿。开发商“跑路”、关键材料遗失、历史政策壁垒……种种遗留问题交织,让“办证难”成为横亘在百姓实现“安居梦”面前的顽石。

如今,改革浪潮席卷这座桂中大地,全市75个历史遗留项目、18971套房屋的不动产登记难题迎刃而解,9.4万群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痛点破题:从“一件事”解剖“一类难”

改革始于一次艰难的“破冰”。

面对“阳光雅阁”小区1260户业主因开发商消失、土地分割材料缺失而无法办证的困境,我市有关部门并没有单纯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市不动产登记窗口以“阳光雅阁”“一号公馆”小区的“办证难”问题为起点,深入解剖病灶——主体灭失之困,开发商破产跑路,无人担责;责任主体缺位,土地权属、规划许可等关键材料无处可寻;规范缺失之痛,早期建设标准宽松,规划图纸不全,人防、消防等验收手续缺失;政策壁垒之阻,历史政策变迁导致用地性质不清、产权边界模糊、税费追缴困难……

透过个案,市不动产登记窗口工作专班洞察本质:“登记难”并非孤例,而是历史、管理、政策衔接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系统性治理短板。解决好“一件事”,正是开启“一类事”治理之门的钥匙。

系统开方:办好“一件事”形成解法

面对核心症结,我市提炼出“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便民利民”的解决原则,创新打造了不动产登记“工具箱”。

“政府靠前+材料替代”破“主体缺位”。针对开发商消失或材料不全的项目,政府主动调取档案、规划存根作为等效证明,成功为“阳光雅阁”小区1260户业主全部办理不动产证,并推广至类似问题楼盘。

“现状安全+补办公示”解“规范缺失”。针对早期建设但质量安全达标、缺乏规划许可的自建房,经公示无异议后,可按现状确权,“迁华苑”“百川德汇”等老旧小区、安置区1036户居民因此受益。

“分类处置+权益兼顾”跨“政策壁垒”。创新“业主垫付+向原企业追偿”模式,解决土地出让金补缴难题,化解了“一号公馆”小区386户业主办证难题,并为多起土地纠纷提供了范例。

机制固本:构建“一类事”服务闭环

为了将有效做法固化为长效制度,我市构建了全流程闭环链条。

问题发现网格化。线上表单、信访专窗、12345热线、基层摸排织就立体“信息网”:安排专人整合不动产登记类信访件,对7个工作日内回应拟定初步方案;12345热线建立快速转办机制,2023年受理诉求427件,办结率100%;工作人员深入老旧小区逐户摸排,尤其关注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求。

问题受理标准化。设立“疑难窗口”,实行首问负责制,通过“流动站”下沉服务形成操作指南。该窗口运行半年以来,服务深入30个小区,帮助870余户完善材料,解答疑问2300余件,协调处理复杂问题46件。

协同处置高效化。由市自然资源局牵头,联合住建、消防救援、税务等多部门实现“并联审批”、首席服务员全程跟踪,如“盘古一号公馆”小区容积率争议,历经6次会审终获解决。

监督考评刚性化。创新“三色督办”机制直通纪检,其中绿色预警发提醒函、黄色预警由分管领导约谈、红色预警提交纪检监察组介入。该机制推行以来,发出提醒函12份,约谈3人次,推动21个久拖项目进入流程,3585套房屋完成登记。

数字赋能批量化。依托“互联网+登记”平台,实现异地办理、电子证照互通;AI辅助审核系统自动比对信息数据,减少差错。改革后,平均办理时长从5天缩短至4小时,线上办理率达68%。

治理蝶变:从“点上开花”到“面上结果”

得益于不动产登记“办好一件事”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我市在相关问题的规模化治理效能上获得极大提升。

首先,从“个案销号”到“成片化解”。2023年,运用通用政策工具包与协同机制,一次性化解45个历史遗留项目(涉及6206套房屋),惠及群众3.1万人,处理量是前两年年均的近3倍。

其次,从“源头治理”到“常态规则”。流程再造、数字赋能、强化监管三位一体,有效抑制新登记难题的产生。

最后,从“民心汇聚”到“治理效能”。高效解难题赢得广泛信任,业主赠锦旗、表扬信的背后,是社会力量更积极配合治理的生动缩影。

从解剖“一件事”的症结,到构建“一类事”的解法,再到形成常态长效的机制,来宾市以“一本证”为杠杆,撬动政务服务效能整体跃升。改革的精髓,在于始终将群众诉求作为“信号灯”,把群众满意视为“晴雨表”,当“办证难”的叹息化为领证的笑容,“为民办实事”便从承诺化为这片土地上可感可及的温度与力量。

 
 
编辑: 罗润秋
 
 
 
 
 
办好“一本证” 解决“一类难”
勠力同心筑平安 法治护航促发展
农户“轻装”种田 沃野“智”焕新姿...
“一线服务”厚植实体经济发展沃土
从“人海战术”到“智能作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