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塑料袋满天飞,如今纸片都难找!这‘爱心超市’真是帮咱村改了大模样!”近日,兴宾区迁江镇乐英村村委会旁的爱心超市前,村民周大妈手里攥着积分手册,刚兑换完一瓶洗洁精,就笑着跟身边街坊感慨。 走进乐英村的爱心超市,不大的空间里透着温馨。两排货架锃亮,牙膏、纸巾、洗衣液明码标“分”,村民像进城购物一样扫码、签字,快速完成兑换。积分制度背后是两条铁规矩:积分必须群众说了算;物资必须群众看得见。村委会4次组织召开群众会议,把“乱扔垃圾扣几分”写进白纸黑字。为让积分管理公平公正,村委会专门安排了2名专职管理员,负责爱心超市物资的日常管理、村民积分的实时登记核对,以及积分兑换物资的发放,每一分积分都“有据可查、有章可循”。 积分制度就像一剂“强心针”,悄悄改变着乐英村的点点滴滴。以前村里组织环境整治,不少村民总抱着“看看再说”的观望心态,参与积极性不高。如今不一样了,天刚亮就能看到村民们拿着扫帚、簸箕清扫自家院落和门前村道的身影,有的还自发组队去清理公共区域卫生,“攒积分、兑物资、争文明”成了村里的新风尚。 制度一落地,村里风向变了。3月,为保障农田灌溉和汛期排水安全,村委号召群众清淤的广播一响,76名村民扛着锄头直奔水渠,两天疏通水渠1100米,保障了300亩稻田用水;9月,秋雨过后村道两旁杂草疯长,影响了交通,村委清除杂草的号召发出后,不到半天时间,村民便将影响交通的杂草清除。村民潘某曾是“落后户”,门口曾是废旧纸箱“小山”,如今每天清晨都把自家门前到村口200多米的村道清扫一遍,有时还推小车清理落叶,积分册已攒下100多分,兑换过洗衣粉、纸巾、食用油等生活用品。“以前买袋洗衣粉得花十几元,现在靠自己劳动就能换,家里干净了,村里环境也变好了,这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他咧嘴一笑。 小小的积分,看似不起眼,却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激励方式,点燃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让“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实现了从“村容整洁”到 “乡风文明”的跨越。而这小小的积分,正是点燃这份向往的“火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