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忻城县红川运动场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与白天的宁静截然不同,入夜后的运动场仿佛被注入无穷的活力,成为观察本地全民健身热潮的一个生动窗口。这里没有年龄界限,没有职业区分,只有运动的激情与对健康的渴望。 晚上七点刚过,足球场上的灯光已然亮如白昼。五人制足球场上,一场激烈的友谊赛正在上演。来自全县不同行业的年轻人换上装备后,成为场上奔跑追逐的球员。他们当中,可能是刚下班的工人,也可能是开店的个体户。 “进了!”精彩的抽射破门,引来一片喝彩。“白天坐在电脑前八九个小时,晚上来出出汗,感觉所有压力都释放了。”从事电商行业的蓝先生一边擦汗一边笑着说,“更重要的是认识了一群球友,朋友圈子扩大不少。” 足球,不仅是锻炼身体的方式,也是人们构建社交网络、增进情感的重要纽带。 相邻的篮球场同样人气爆棚。“砰砰”的运球声、球鞋与地面的摩擦声、进球后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充满激情的都市夜曲。场上,球员们你争我夺,每一次精妙传球、精准投篮都展现出业余爱好者不俗的水平。 “暑假几乎天天晚上过来,一天不打球就觉得少了点什么。”在南宁市读大学的王同学说,他和同学们把红川运动场当作休息放松的“打卡点”。 除学生外,更多的篮球爱好者把下班后的篮球时间视为最佳减压方式。“出一身汗,洗个热水澡,晚上睡觉特别香。”一名年近40的“老球友”笑着说。 相较于球类场地的激烈对抗,环场的塑胶跑道上则弥漫着另一种氛围。这里是跑步爱好者的天地。有人戴着耳机沉浸在自己的节奏中,步履坚定;有人结伴而行,一边慢跑一边闲聊,笑声轻盈。 对于许多上班族而言,夜晚的跑道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独处或轻度社交空间,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梳理心绪,是应对快节奏生活低成本、高收益的健康投资方式。 红川运动场的夜间火爆场景并非偶然。近年来,忻城县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不仅对原有公共体育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如更换高质量照明系统、铺设专业塑胶场地、增加便民设施等,还积极探索“盘活存量”模式,鼓励学校、机关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在特定时段向公众开放,有效缓解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 更重要的是,健康生活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已成为新的社交风尚。体育锻炼不再仅仅是竞技的象征,更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从传统的广场舞到如今多样化的球类、跑步、健身操等项目,群众的健身选择日益丰富,参与热情持续高涨。 红川运动场的夜晚,是忻城县蓬勃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生动缩影,它展现了体育运动凝聚人心、促进健康、增添城市活力的强大功能。接下来,忻城计划进一步优化公共体育空间布局,举办更多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持续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 夜幕下的运动场,灯光璀璨,人影跃动。一个个奔跑的身影、一张张流淌汗水的笑脸,共同汇聚成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既强健着个人体魄,也塑造着这座县城活力健康的新风貌,成为现代城市文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全民健身,正让城市更有温度、生活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