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泽育在给学生批阅作业。 在忻城县北更乡的群山深处,有一所特殊的学校——龙门小学,全校仅有两个班级共6名学生。守护这群学生的,是已经扎根当地36年的“全能校长”潘泽育。 走进龙门小学,潘泽育正和孩子们在操场互动,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成了深山里最暖的风景。“我也是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59岁的潘泽育望向操场上老旧的篮球架,熟悉的场景在他眼里尽显温情。 1990年,24岁的他回到母校任教,当时学校有360多名学生和18位老师。2012年,龙门小学四至六年级并入北更乡中心小学,老教师陆续退休,却没有新教师接替,学生也逐渐外流减少。“山里的孩子想走出大山,读书是唯一的路。”这是潘泽育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坚守36年的理由。 目前,全校仅剩二年级、三年级各3名学生,潘泽育既是语文老师,又是数学老师,所有课程都由他一人包揽——常常刚给二年级讲完古诗词,下节课又到另一间教室给三年级讲数字的奥秘。虽然头发已有些花白,眼角也刻下细密的皱纹,但他脸上始终挂着温和的笑容。“潘老师讲课有耐心,不懂的问题问他,他都教我们。”二年级学生蓝心莹说。 有时候放学遇到极端天气时,潘泽育又成了“安全员”,不管距离远近,都会把学生安全护送到家。“一天的工作很紧张,累是真的。”他坦言,“但是能让孩子走出大山,再苦再累都值得。” 36年来,一张张荣誉证书见证着潘泽育的坚守:12次县级优秀表彰、28次县级教学质量奖,2014年获评来宾市优秀乡村教师,2022年撰写的论文获国家级二等奖…… 如今,临近退休年纪的潘泽育仍在学习新课标,他深知,龙门小学条件艰苦,“一个人守在山坡上的学校,谁都怕。”可看着教室里孩子们读书时挺直的小身板、专注的眼神,潘泽育的目光满是眷恋。这所学校见证了他从年少求学到壮年执教的时光,早已成为他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只要还有一个孩子在这里,我就会一直教下去。”潘泽育的话语是坚定的、眼神是温暖的。群山深处,他像一盏不灭的灯,用36年的坚守为山里的孩子照亮走出大山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