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喷防、收割……在广袤的田间乡野,农机大范围、多场景应用已成为兴宾区践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真实写照。往昔“二牛抬杠”的艰辛岁月已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农机驰骋的“金戈铁马”之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近年来,兴宾区围绕“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两条主线,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运用,持续提高农机装备机械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为保障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农机“奋蹄” 高效便捷 今年春耕时节,在兴宾区良塘镇大英村2000亩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现代化农业机械大展身手——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插秧机能实现厘米级精准插秧;农业无人机按照预设的航线,对农田进行全方位的病虫害监测和农药喷洒,作业效率比人工提高了数十倍。 另一边,农机手余才库跳上大马力拖拉机,驰骋在凤凰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只见他熟练操作各项操纵杆,铁犁便深深扎入土壤,翻起层层泥浪;旋耕犁紧随其后,将泥土整平如毯。“机械化整地效率是人工的数倍,一台机器一天能完成30多亩作业,过去20个人干一天的活儿,现在两台机器几小时就搞定。”余才库笑着说。 土地平整后,无人驾驶甘蔗种植机缓缓“入场”,开行、播种、施肥、盖土、覆膜等工序一气呵成,蔗行笔直如线;空中,大型无人机嗡鸣盘旋,均匀喷洒药剂防治病虫害。从犁地到管护,机械化“一条龙”作业让甘蔗种植焕发科技魅力,传统农事正被重新定义。 耕地机犁地、播种机播种、收割机收割……从耕到种,从管到收,越来越多的现代农机设备在兴宾田间地头大显身手,尽显机械化作业的高效与便捷。这得益于兴宾区深入实施“机械强农”战略,加快推进农机引进、农机下地、农机服务,助力现代农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政策惠民 补贴落地 信息核对、资格复审、开具发票……在兴宾区政务服务中心农业机械业务办理窗口,前来办理机械购置补贴业务的农户络绎不绝,惠民政策让大家脸上乐开了花。 “农机购置有补贴,农机作业也有补贴,这极大缓解了合作社的资金压力,让我们以后发展农业更有信心了。”余才库介绍,政府鼓励甘蔗产业采用机械化作业,几乎每一道工序都有补贴,合作社每年领取的农机作业补贴超过100万元。 近年来,兴宾区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的“杠杆效应”,以推进发展“补短板”、破解农民“种地难”,全面实施惠农财政补贴政策“一卡通”,实现农机购置补贴服务“零距离”。今年以来,在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方面,补贴机具525台,使用补贴资金608.376万元;在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方面,办理农机报废补贴15台,补贴金额29.575万元;在糖料蔗良法推广补贴方面,使用补贴资金达6880万元。 强化服务 护航生产 这几年,兴宾区种粮大户、来宾广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莫丽荣陆续在三五镇投资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起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产中机械化服务中心、种植物资仓库、水稻产后烘干工厂、水稻储存中转仓库以及大米加工厂等区域,形成完善的水稻产业集群。同时,建成1100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推广“生物+”技术、无人机水稻飞播等,实现机械化率99.45%。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莫丽荣始终不忘初心,开设农业服务培训班,毫不吝啬地分享自己的经验,积极培育新农人。同时,她还用心培养“广荣农服”团队,为周边农户提供从育秧、插秧、田间管理,到收割、烘干的全程服务。 据了解,兴宾区持续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服务实体的帮扶和培育,深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如组织农机合作社、育秧中心等开展“接单式”服务,实现“耕、种、管、收、烘”全程机械化生产托管服务和跨区作业,为辖区小农户和“小、散、偏”地块提供更为广泛、更为优质的农机作业服务。 农机穿梭,编织着农民的幸福梦想;田野深耕,播撒下乡村振兴的希望种子。兴宾区将继续强化科技创新和改革“双轮驱动”,促进强农、惠农、富农举措落地落实,跑出农业机械化“加速度”,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