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来宾市五届人大八次会议胜利召开 深化民主管理 激发内生动力 来宾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召开 广西华舟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正式投产 方毅到市三江口新区、市工业园区调研 来宾成立全学段思政教育联盟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来宾市投资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五届来宾市委第九轮巡察完成进驻
 
 
砥砺奋进谋新篇 实干笃行启华章

——象州县“十四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作者: 刘润金    来源:    时间:2025-11-21

“十四五”时期,象州县围绕“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城建塑县、文旅兴县”五大战略,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城乡融合、民生改善等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先后斩获“全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明显县”等30余项自治区级以上荣誉,用实干书写了一份逆势奋进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2021年至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7.4%,稳居全市前列;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2.6亿元;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3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7.7%;金融机构存款及贷款余额分别由114.51亿元、87.1亿元增加到148.69亿元、154.8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6.75%、15.47%;经营主体从15637户增加到22564户,“四上”企业总数达到172家。

                                         产业协同提质 筑牢发展根基

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压舱石”,象州县持续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聚焦“一块石头、一根木头、一根甘蔗”三大核心资源,以及纺织服装、新能源等四大特色产业,构建起“3+4”工业产业链体系,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

“十四五”期间,象州县三江口节能环保生态产业园、三江口森林工业城、锦江东融绿色建材产业园等超百亿元工业项目陆续竣工,形成了制糖、林木产品精深加工、纺织染整、绿色碳酸钙、新能源电动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全县木材加工业产值达32.87亿元,增长5.2%;糖料蔗产业实现“吃干榨尽”,拉动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业分别增长83.3%、32.1%;重点碳酸钙企业稳产达产,广西大明矿业有限公司产值增长达60.9%;广西飞南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广西金福华实业有限公司等龙头项目相继投产;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97家,比“十三五”末增加5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整合石龙、马坪、县城三大片区,投入6.69亿元完善园区路网、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110千伏花山变电站、石龙码头等基础设施,园区建成面积翻了一番。

项目建设攻坚突破,投资拉动效应凸显。实行“红黄绿”亮灯预警督办机制,倒逼项目进度提速,下六甲灌区征租地基本完成,柳梧铁路(象州段)、石龙作业区泊位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尤其是象州火车站作为柳梧铁路的中间站,站房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正处于二次结构、钢结构及装饰装修施工阶段;站前广场配套工程也在同步推进中。同时,累计实现石龙光伏等229个项目新开工、115个项目竣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2.6亿元,要素保障坚实有力。

精准招商成效显著,产业能级持续提升。依托“3+4”产业链,绘制了智能制造、大健康绿色食品、纺织服装、蔗糖等7张招商图谱,深化“链长制”招商工作。据统计,该县主要领导带队开展“一把手”招商33次,招商小分队外出招商活动116次,对接企业600余家;高效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等产业转移,签约项目74个,总投资506亿元。

营商环境迭代升级,服务效能全面提升。在全市率先梳理10项“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并向基层延伸服务,县、乡、村三级600余项事项实现“一窗通办”;12345热线办结率达100%,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理率100%、平均审批提速85%以上,群众满意度达99.99%;开展专项行动解决企业难题,截至2025年10月,全县累计投放“桂惠贷”“金融惠企贴息贷款”112.49亿元,惠及4728家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直接降低相关企业融资成本约1.9755亿元。

农业发展稳中有进,特色产业亮点纷呈。突出抓好优质稻、甘蔗、蚕桑、沙糖桔等特色产业,2024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3亿元,同比增长5.7%;粮食播种面积达45.69万亩,产量16.74万吨,实现粮食产量“四连丰”,并获评“全区粮食生产激励县”;糖料蔗种植总面积21.97万亩,2024/2025年榨季进厂原料蔗达97.22万吨,同比增加8万吨;完成林木采伐89.04万立方米,林业产值增长5.9%;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打造7个合作社样板,建成8个机械化育秧点,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25家,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服务业提质升级,融合发展焕发活力。积极培育服务企业上限上规,截至2024年底,全县入库服务业企业达59家;抢抓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机遇,统筹2400多万元财政资金开展契税补贴、购房补贴等促消费活动,促进消费5.56亿元;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地摊经济”,形成以朝阳路、教育路为核心的两大商圈,其中江滨夜市为156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2024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35亿元,较2020年增长67.87%;电商交易额累计24.26亿元,年均增速超13%;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6亿元,较2020年增幅397%,开放型经济水平显著提升。

“农文旅体康”深度融合,绘就乡村崭新图景。五年间,新增3个广西星级乡村旅游区、1家广西星级农家乐,以及各类自治区级示范村、示范点共7家;连续两年举办“象州壮欢”文化系列活动和荧光夜跑、匹克球等体育赛事活动,并打造罗秀“古郡田园”、妙皇“屯里·山涧”营地等多个特色营地;推出高品质精品旅游线路90余条,其中1条入选国家级旅游线路、22条入选广西旅游精品线路;2021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接待游客2449.86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216.07亿元,其中2024年接待游客593.3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52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59.5%、72.71%。

                                    城乡融合发展 绘就宜居画卷

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十四五”期间,象州县精准发力抓统筹、提品质,城市功能持续完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城乡发展更趋协调。

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宜居环境持续优化。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编制完成县城空间发展策划和基础设施改造建设方案;投资12.26亿元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6个,建成一批高品质住宅小区;盘活4个烂尾项目,累计完成7960套房屋交付;以“公园城市”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15个新型城镇化项目,累计改造老旧小区81个、整治背街小巷95条、修补道路5万平方米;建成“口袋公园”2个,公园绿地总面积达77.81公顷,人均公园面积14.76平方米;象江公园、县文体中心等项目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推进温泉大道、光明路提质升级,银象路、东岗大道全线贯通,市民出行更顺畅;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开工建设雨污管网改造、燃气管道更新等项目,城镇污水处理率保持在95%以上。

“外联内畅、互联互通”,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坚持“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为支撑、农村公路为脉络”思路,累计推进重点公路项目10余个,构建起覆盖城乡的现代化交通网络。2022年,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象州段)全线通车,积极融入柳州、来宾“1小时经济圈”;2024年,寺村经中平至大樟公路建成通车。五年间,县境内高速公路主线增加至121.587公里,比2020年增加57.587公里;推进金秀桐木经导江至武宣河马公路(象州段)项目建设,目前已进入沥青摊铺冲刺阶段,预计2026年春节前实现主线完工;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1013.121公里,行政村通硬化路率100%;开通城乡公交线路12条,建制村通客车率100%

坚决守护“绿水青山”,加快转换“金山银山”。全县累计完成植树造林34.89万亩;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整治河湖“四乱”问题,柳江象州段水质常年保持Ⅱ类,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年均超96%,PM_2.5浓度降至26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16%,让“绿色象州”成为发展的鲜明底色。

                                               厚植民生底色 共创幸福象州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四五”期间,象州县始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办好教育、医疗等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致富之路”越走越宽。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全县纳入监测对象999户3432人,消除风险789户2822人;发放产业奖补、就业补助等资金2975.86万元,脱贫人口外出务工稳定在1.89万人以上;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通过“光伏+特色种养”模式,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9.04%,8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统筹12963.13万元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实施135个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绩效评价获自治区“A”等评级;实施农村改厕1.94万户,建设污水处理项目26个,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从2020年的93.82%提升至2024年的98.39%,乡村环境更加整洁宜居。

公共服务持续优化,“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该县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向民生领域,民生支出累计达83.44亿元,占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7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20年的36634元、14390元提高到2024年的44140元、19175元,年均分别增长4.7%、7.4%。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投入2.26亿元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新建扩建义务教育学校项目104个、改扩建幼儿园项目42个,新增校舍109477平方米;石龙镇马列幼儿园、象州县第四幼儿园、花山小学南校区、民族中学南校区、实验小学新校区等项目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及改善63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县域医共体建设持续推进,14家医疗机构完成业务整合;县妇幼保健院通过“二级甲等专科医院”核验,11家乡镇卫生院建成胸痛救治单元;实现医保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全面贯通,123个村(社区)医保经办服务点全覆盖,建成14家定点医疗机构医保服务站,112家村卫生室开展“村医通+医保经办”服务。

社会保障坚实有力,群众生活更有底气。建成零工市场14个、就业帮扶车间27家,带动就业4527人;举办招聘会163场,城镇新增就业10424人次,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692人次,发放稳岗补贴1233.477万元,就业局势保持稳定。社会保障应保尽保,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2.51万人,参保率从2020年的82.58%提升至2025年的93.53%;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67.53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发放社保待遇资金38.518亿元、社会救助保障资金32851.79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14.24万人次。养老服务持续升级,6个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覆盖率达54.5%;建成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造6个社区长者食堂。



 
 
编辑: 陈霞
 
 
 
 
 
主动融入自治区发展大局打造“甜美来...
一张社保卡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方毅:贯通经济发展“大动脉” 畅通...
方毅:锚定目标勇奋进 深度挖潜强攻...
从“靠天吃饭”到“AI护航”的产业...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