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叔,我们是来帮您复审养老保险的。政府已经为您代缴养老保险两年了,往后还会继续代缴。”近日,兴宾区桥巩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敲开高槐村村民覃艺的家门,让因脑梗致残的他看到了晚年希望。 这样的温暖场景正在不断上演。提及城乡养老保险,桥巩镇桥巩村村民黄海萍也是赞不绝口,立刻打开话匣子:“政府帮我代缴了14年啦!”今年57岁的她,言语中透着欣喜:“再过3年,等我满60岁,就能按月领养老金,日子越过越有盼头。”黄海萍朴实的话语中,道出了困难群众真切的心声。 其实,这份温暖还在社保工作人员一次次上门服务中不断延续。 80多岁的张奶奶因腿脚不便,正为养老资格认证一事发愁时,来宾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阮立秋便带着设备,专程来到她所在的兴宾区红水河养护院。“奶奶,您不方便出门,我们就上门帮您办理,别担心。”阮立秋一边准备设备,一边安慰她。短短几分钟,认证便完成了,张奶奶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连声道谢:“这真是帮了我大忙,谢谢你们!” 来宾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副主任党元洪介绍,除“广西人社”App、“电子社保卡”小程序等线上认证渠道外,他们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认证”服务,确保每一名退休人员都能安心领取养老金。 服务创新的同时,参保流程也在不断简化。今年11月,合山市的蒙女士和柳州市的龙女士在来宾城区顺利办理了养老参保登记。如今,新业态等灵活就业人员仅凭一张身份证,便可在全市任一经办点参加养老保险,打破了户籍地域限制。 这份便利,源于“广西数智人社”系统的全面应用——47项业务“全区通办”,67项服务“指尖可达”。线下,84个银行网点提供社保卡“一站式”服务。截至今年10月,线上社保业务办件量占比突破30%,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如何打通社保服务“最后一公里”?基层百姓用幸福生活给出了答案。 在象州县中平镇架村,韦国基把村民召集到家中,用“三好一放心”顺口溜,把社保政策讲清讲透,成了乡亲们交口称赞的“社保宣传大使”。“大家买社保了没有?缴满15年,60岁就能领养老金了。”武宣县东乡镇下莲塘村的导游古善全,在带领游客赏景之余,巧妙地将社保知识融入讲解,让四方游客在赏景之间记住这项惠民政策。 像韦国基、古善全这样的“政策宣传中心户”,全市已有近5000名。他们用接地气的方式带动新增参保13万多人,让社保服务在基层扎根。 “十四五”以来,社保卡已悄然变身市民生活的“全能卡”——借书、就医、办事,一卡通行。这张保障卡背后,映照的是一座城市的服务温度。来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莫德业表示:“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95%,累计发放基本养老保险220.95亿元。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正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一张社保卡,承载着千家万户的民生期盼,是解锁养老、医疗、就业等保障权益的“金钥匙”,更是国家发展成果精准浇灌民生土壤的温暖见证。它让每一份保障都触手可及,让每一份关怀都直达人心,成为连接党和人民的民生纽带。
|